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关键是要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形成鲜明的导向,使广大干部知所趋赴、有所敬畏。(人民日报)
选人用人,是为党分忧,为百姓造福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中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还下发了如何贯彻落实的“《通知》”;把好选人用人的标准,选有德有才之人,让党的事业充分得到保障,如何让担当者敢为,让有为者有位, “《意见》”中就大胆的为敢担当、敢为者“撑腰壮胆”,因为,《意见》明确提出,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那么,敢于新担当,敢于新作为的人,就该得到重用。
干部、干部,必须要干事,干好事情,群众是有目共睹的,干到了点子,干到了实处,百姓是要为其点赞的;无德无才之人,不仅要被淘汰,还要被人民群众给他取“绰号”的; 千条万条,不干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干就是虚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胆启用敢担当、敢作为之人,党的事业就会有保障,人民群众的事情就会有着落。干部放开手足大干,是当下、乃至今后最有前途的天地,干部切勿“庸懒散浮拖”,干部要着眼大局,纵观全局,把住机遇,听党的话,紧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当奋蹄不歇息。
敢于实干的干部,党和人民会为其撑腰壮胆;若“消极懈怠、萎靡不振、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干部的出路在于足下,是举步?还是停步?干部自己抉择。(文/涂晓芳)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