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浪里 海上有一群赤潮“追踪者”

  

    7月16日上午,连江定海湾上,渔船在海上一路航行,海鸥在头顶盘旋,远处海天交汇。壮美的海上景色,李正华和搭档们无心欣赏,从登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投入了紧张的海水抽样准备工作中。他们是一群赤潮追踪者。 
  赤潮,靠海谋生的渔民知道,它的发生,通常意味着渔业生产的损失,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美味的海鲜有可能不经意间变成有毒的食品。李正华是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高工,也是国家“闽江口赤潮监控区”的项目负责人。和今年前30次出海一样,此行他要做的,就是和同事林兴达、郑晨晖前往监测点对海水进行抽样。当这些样品送进实验室,如有赤潮的蛛丝马迹,将会在仪器下无处遁形。 
  海上航行半个小时后,乘坐的渔船来到了第一个抽样点,忙碌的抽样工作就此开始。李正华和同事们来到船的两侧,分别把水温计和取水的玻璃罐探进海水里。满满的一罐海水回到船上,加入实验药剂后,林兴达就在船的角落里,为海水样品的制作忙开了。 
  “闽江口赤潮监控区”总共有8个监测站点,福州有4个监测站点,均在连江定海湾,监测内容包括海水的pH值、盐度、溶解氧、叶绿素-a及表中底赤潮优势种类与细胞数量等5项。 
  林兴达在海上现场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验室化验需要,现场将取样的海水一一固定分装。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儿,不仅要面对一堆瓶瓶罐罐和完成一系列繁复的样品制作程序,还是一样体力活——他的右脚要不停踩着空气抽离器,只有这样,海水才能快速完成过滤,将实验需要检测的杂质,更快地留在滤纸上。 
“今天的甲板是木板还好一些,要是铁板的,我们就像是在‘铁板烧’。”海上的太阳越来越大,大伙儿纷纷穿上了防晒衣,郑晨晖打趣说起海上抽样工作的艰苦。除了太阳,强劲的风也让作业人员不得不面对。 
  “今天的风确实大!”大风让见惯了世面的船东蔡师傅都不得不感慨。船在风中颠簸,每一次的取样,趴在船沿操作的李正华和同事们都要小心翼翼,合作完成海水采样,风里,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大风也把海水刮进甲板,吹落在林兴达的眼镜上,他眯着眼镜,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抽样海水的样品制作。 
  在李正华的随身装备里,记者看到了卫星定位仪和望远镜。“卫星定位仪可以显示船舶所在的经纬度,精确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李正华告诉记者,海上情况复杂,望远镜则可以帮助观察海上情况,如果赤潮正在发生时,也能第一时间了解赤潮发生的大概范围。 
  谈话中,李正华说到,每年的4月到10月是闽江口赤潮多发区,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规定,在此期间,每月需要对监测海域的海水抽样2次。在此基础上,由于4月到6月是赤潮高发区,根据我省海洋渔业部门的规定,李正华还要带领同事对监测海域进行每周至少2次的加密抽样。 
  “有毒赤潮发生期间,应避免食用来自赤潮海区的贝类食品。” 李正华他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赤潮,尤其是发现直接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有毒赤潮。算算时间,李正华带领团队追踪赤潮已经有15年的时间,说起赤潮发生期间的食品安全,他提醒说,市民应可通过媒体等渠道,第一时间了解赤潮警报信息。 
  据了解,目前我省的赤潮灾害信息,由省赤潮灾害应急小组统一发布。现场完成抽样的海水,将在抽样结束后送往化验室,检测数据也将统一上报,为相关部门研判赤潮提供数据支持。 
“都已经结晶了,是盐巴!”昨日12时,历时2小时,李正华和他的团队完成了连江定海湾4个点的海水抽样。由于此前一直忙着海水样品制作,此时林兴达才发现,之前没顾得上擦拭的眼镜镜片上的海水,等到抽抽样工作结束时,镜片上已经满是结晶。不过又一次顺利完成赤潮海区的海水抽样,在上岸的那一刻,大伙儿脸上再次有了轻松的笑容。作者: 福州市 林莹

2018-07-19 14:53:24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