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学子调研垃圾处理现状

 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的6名党务工作者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邵武市开展主题为“党建引领,美丽邵武”的垃圾处理现状及垃圾分类模式调研。

  为更深入了解邵武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实践队在邵武团市委的带领下,专门采访了邵武市共建美丽邵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许彪,与他交流和了解当下邵武市区及乡村垃圾处理的相关工作情况和成效。

  关键词:减少垃圾量,教育是关键

  实践队:根据我们在邵武的调查中,认为身边垃圾多的人有37.9%,认为垃圾较多的人有36.2%。您认为垃圾量高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赵许彪: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确实也是日益增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厨余垃圾得不到二次利用。以前农村普遍养家畜,各种厨余垃圾基本可以二次利用,现在农户养殖家畜的越来越少,多余的厨余垃圾也都直接扔掉;2、商品过度包装。过度包装除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外,还带来环境污染。在我国的生活垃圾中,包装垃圾就占了近三分之一。例如:从前啤酒瓶640ml,现在250ml,加上以前瓶子是可回收的,买酒需交押金。现在企业只负责生产,不负责回收;3、垃圾产生成本太低。在我国,扔垃圾的成本太低,几乎没有成本,甚至可以随便扔。国内部分大城市收取的垃圾费与水费一起交,不管扔的多还是扔的少都是这个费用。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就更随便了,几乎没有收取垃圾费。

  在我看来,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可以学国外超额扔垃圾要增加收费以及只在每天固定时间回收一次垃圾,真正做到垃圾不落地的做法是我们可以效仿的。然而,要真正要解决随时随地随量地扔垃圾的问题,不但要增大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不光要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中强调垃圾分类问题,更要在各个学阶段中强化。

  关键词:大力实施“万人保洁”,共创美丽邵武

  实践队:邵武现在是否有实施垃圾处理的相关举措?

  赵许彪:有。南平市从2014年开始大力实施农村垃圾治理“万人保洁”工程。所谓的“万人保洁”,是来源于“百镇示范,千村整治,万人保洁”理念。2014年以来,邵武市紧紧围绕全省宜居环境建设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共建美丽南平推动绿色发展工作部署,通过统一考评尺度、狠抓考评机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万人保洁”工程更是为了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洁、垃圾不落地、探索示范村垃圾分类试点。

  关键词:敢于创新,美化家园

  实践队:“万人保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赵许彪:“万人保洁”一开始不被看好。一是因为观念固化。大家都认为农村人素质低,实行“万人保洁”的效果不大;二是资金不够。垃圾处理费用高昂,现如今资金远远不够;三是制度不完善。垃圾转运目前只包含镇所在地,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优势在于推动速度快,但弊端是老百姓站一边讲闲话,没把垃圾分类当自身责任,大门口都不管。

  大家都知道问题摆在这里,现在我们发现有问题,再难也要去尝试解决。不管结果如何,但起码能起到排除法的作用。从这几年来看,“万人保洁”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我们收到好几个村书记的反馈说乡下垃圾分类做的比居住小区的环境好。

  关键词:探索示范村垃圾分类试点

  实践队:刚才您提到了垃圾分类试点,请问邵武市是否有垃圾分类的相关做法?

  赵许彪:2015年以来,我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要求,坚持“从易到难,从点到面、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全民参与、机制完善、落实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现在邵武市垃圾分类试点主要是在村一级,按照“干湿分离”的要求,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两大类”即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其它垃圾由保洁员负责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用于分类的垃圾桶统一配置,每户配置两个垃圾桶,为便于识别,垃圾桶颜色区分,分类标识清晰,同时每户配发“两类”垃圾袋,垃圾袋要与垃圾桶搭配,并编上农户家庭代码,以便巡查引导和落实分类工作是否到位。在垃圾收运方面,以村为单位由保洁员对农户初分后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厨余垃圾集中堆肥处理,可回收部分的收购费补贴保洁员工资。但是,总体来说最困难的地方还是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了专门的劝导队上门指导,发挥村两委、妇代会、团委以及学校的作用,通过印发传单,开辟宣传栏、发放小册子、播放视频资料、张贴图片“大手拉小手”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关键词:多举措推行垃圾分类

  实践队:您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赵许彪:因为农村村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垃圾分类不能很明确。因此,我们只能采用通俗的话语,对村民说分为会烂的、不会烂的、可以卖钱的三类。会烂的垃圾即厨余垃圾,回收发酵成有机肥,也节省垃圾转运费用。同时在村里也推行奖励制度,比如垃圾分类工作做好的农户会给一些小礼品,也可以免费领取有机肥来进行农作。

  但是,在这期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麻烦。村民觉得垃圾要分两个桶,比平时多了个步骤。二是奖励制度。回收垃圾好的农户可以去领取有机肥进行农作的奖励吸引力不够大,加之现在的化肥使用方便、携带方便、轻松省力,导致村民不喜欢用粪肥。三是动力不足。奖品小如牙膏、肥皂等,对于村政府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对村民又没有吸引力。

作者: 李婕敏/吴清醇

2018-08-13 10:42:26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