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根据国情实际深化扶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状况、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使我们党和人民的“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人民网)
共同富裕,这是党中央制定的强国富民的宏伟愿景,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要我们共同富裕,就必须对部分贫困地区的群众进行帮扶,让贫困地区群众努力跟上奔“小康”的步伐,要实现这一愿景,举国上下,承担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领导干部,只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责任感与担当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民心聚集起来,把人心调动起来,引领人民群众,抓落实,抓担当,抓执行,抓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中国的扶贫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是成绩,但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和百姓的期望还有差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就得按照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去办事,领导干部要具有担当精神,要具有执行力度,要具有创新意识,把心沉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精心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办法,对“智力的、经济的、生活的、生产的、道路的、水渠的、公益性事业”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开发、解决,落实、办理,让乡村振兴战略出出奇效,出亮点;共同富裕,就需要共同出力,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自治,参与活动,参与脱贫,参与创新;把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民心齐聚,才能实现这一愿景。
共同富裕,不是口号,共同富裕,必须要按照党的要求,引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铆劲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贫攻坚而奔“小康”的愿景目标。(文/涂晓芳)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