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阆中市石龙镇,一场由省文化厅、省残联、省扶贫移民局联合组织开展的省残疾人艺术团“励志自强·脱贫奔康”文化扶贫主题活动,拉开了2018年阆中市精准脱贫送文化下乡的序幕。(10月15日,四川农村日报)
2015年以来,阆中市文旅广局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晓芹带领局机关帮扶干部、职工驻扎在4个省定贫困村,深入贫困户家中“把贫脉、治贫病、拔穷根”,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产业、基础、文化、法治、党建结对共建全面推进。使帮扶贫困村焕然一新。鹤峰乡大树垭村、凉水镇七羊山村已于前年底脱贫摘帽,金垭镇中和大石村、桥楼乡长新村也将于今年底脱贫。
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扶贫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从而让每一个贫困户群众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因此各地帮扶干部在帮扶贫困农村群众的时候,一定要把富“口袋”作为最重要的帮扶手段,要通过精准帮扶,让农村群众把产业发展起来,把脱贫的路找到,让他们的收入稳定增加,从而助他们摆脱贫困,这样的扶贫开发才是惠及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
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中,要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脱贫目标,确保帮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富“脑袋”又显得尤为重要。从各地推进脱贫攻坚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都有极少数贫困户群众存在“穷自在”“等靠要”“安贫乐道”“怨天尤人”的观念,这样的躺着等扶贫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很不利的。地方党组织一定要通过精准扶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农村贫困群众明白,脱贫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靠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才能彻底地摆脱贫困。
如此看来,阆中市文旅广局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群众的时候,把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精准帮扶,协调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让贫困群众物质和文化双丰收,这对打好脱贫攻坚战,肯定是非常有推动作用的,值得肯定。(作者:李洁)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