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推行驻村工作从严管理‘五项制度’以来,我们的工作好开展多了,有了‘尚方宝剑’,对市里、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可以不用‘讲情面’了,该抓就抓、该管就管。”贵州织金县自强乡党委书记周敏激动地说。(10月22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驻村干部是群众身边的干部,是群众发展的“领路人”,必须做到“尽锐出战”。年初,该市选派10215名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其中村第一书记2003名,组建了2043个驻村工作组,切实把精兵强将派到脱贫攻坚一线。
脱贫攻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一般来说,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可凭借的资源较少。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特别是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帮扶干部,各项脱贫政策、脱贫资金、脱贫任务都需要干部去落实、去推动。他们如果作风严实,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们就会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会一家一户地走访群众,确保贫困户群众的识别精准,就会主动和农村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从而根据群众的资源禀赋发展产业,确保帮扶的精准,而这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既是干部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也是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作风、素质能力的“试金石”,地方党组织要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扶贫开发的实效,就一定要在脱贫攻坚中做到尽锐出战,把最能吃苦耐劳,最骁勇善战,最敢担当的党员干部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让他们在那里大展宏图,安身立命,做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实绩。(作者:李洁)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