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承载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真没想到,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能够为我们平远这个小山区唤醒和激活那么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串点成线地把这么多的自然生态景观、古民居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历史名人故居、特色党建基地、田园栈道和文化小广场连成一条文化旅游线路,为我们山区的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精准脱贫添加了新的动力。”11月4日,从国外回来梅州探亲的印尼华侨刘先生,在自己的家乡平远县八尺镇恰好遇上了当地正在举办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及酒香节优质特色农产品展览会和文创大赛优秀作品展等系列活动,看到海外同胞日夜挂念的“贫困家乡”居然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像小孩一样情不自禁地拉着同村的老乡跟着人群到处拍照留念。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在古驿道沿线分布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据统计,此前全省各地在上报的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沿线红色革命遗址就有95处。

  “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过程中,若有关各方能够合力将这些珍贵的红色遗址创新性地保护起来,以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形式来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必能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养分和不竭的精神动力。”统筹推进南粤古驿道工作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依靠古驿道打造全开放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是海上丝路与内陆连接的重要通道,是广东多民族民系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彰显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也是无数革命先辈追求梦想、献身革命的英雄之路。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留住历史根脉”等有关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自2016年起连续3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也把南粤古驿道列为规划建设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内容。

  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于2016年开展了全面的摸查,编制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2017年选取了汕头樟林古港、广州从化钱岗古驿道等8个示范段共300公里开展修复利用工作,2018年选取了西京古道、南雄梅关—乌迳古道、粤赣古道、三河坝—麒麟岭古道、兴宁—平远古道、阴那山古道、羊蹄岭—高潭古道、岐澳古道、钱岗古道、秦汉古道、丰阳—东陂古道等11条重点线路,全长共740多公里,综合施策进行遗存修复、设施配套、活化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

  “2018年,广东在省级层面成立了历史遗存修缮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重点线路沿线199处重点历史遗存进行修缮设计,并成立了10个技术指导组,指导19个县(市、区)开展古驿道本体修复、连接线建设、历史遗存修缮、标识系统设计安装、配套设施建设及安全隐患整治等6方面工作,技术指导组共开展31次技术指导,派出280人次,对当地423人次进行指导培训,累计步行5700多公里。”有关负责人介绍。

  3年来,南粤古驿道通过串联整合沿线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了全开放的、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创造了一种体验式、融合式的乡村旅游新模式,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好处,为粤东粤西粤北全面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对我省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及“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战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用古道串联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

  11月3日和4日,在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举行的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游客和观众参与。现场亲身体验过当地精心设计的文化之旅的朋友,在接受采访时无不竖起拇指,对广东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过程中创造性保护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做法点赞。

  平远县八尺镇有两条通往江西的古驿道,一条是八尺角坑梅州岃到寻乌留车红军路,另一条是八尺排下到牛斗光红军路,都是当年红色革命的传播之路。为活化古驿道,在省有关部门和规划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平远县对“八尺进士公园—角坑田寮下—梅州岃—雪峰庵—高塘寨—塘心桥”共11.5公里长的古驿道精品路线,以《寻乌调查》为重要史料参考,扎实发掘革命史实史迹,做好信息标志和历史文化介绍,按照“修旧如故、古为今用”的原则,进行了本体修复。与此同时,深挖古驿道及其沿途红色资源,通过对马栏铺红军宣讲旧址、角坑村红军标语墙、雪风庵红色交通站、金溪交通站旧址、八尺事件遗址、排下红军标语墙、德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的整理、修缮和保护,将其打造成重要红色文化节点,引发到场游览观光学习的观众好评如潮。

  实际上,广东省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这些资源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广东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深化红色革命资源价值挖掘、整合与传播。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自开展以来,一直紧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力求让南粤古驿道成为承载革命精神的红色之道。

  “在古驿道重点线路选线时,我们便非常注重串联红色资源。”上述负责人表示,譬如南雄梅关古道是国家确定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梅州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留下了“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茂芝会议的革命足迹;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的重要节点中洞村在东江革命历史上被誉为“红色心脏”,见证了红军发展壮大的历史。

  在古驿道保护修复的实际工作中,省里组织的专家组亦非常注重指导各地保护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节点。具体表现在,坚持修旧如故原则,突出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修复,结合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建设,注重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完善红色革命遗址的解说类标识标牌。汕尾海丰结合羊蹄岭古道保护修复,对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全新打造龙舌埔广场、“奔向海陆丰”景点、丘东平故居等;岐澳古道修缮革命先驱苏兆征、林伟民、杨匏安故居以及陈列馆、雕塑广场等节点。

  此外,在古驿道活动和宣传上,有关部门亦非常注重突出红色主题。譬如,省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合开展古驿道旅游线路策划,指导梳理各重点线路红色主题,形成了梅州平远的“寻乌调查红色之旅”、惠州高潭的“东江红都之旅”、东江纵队胜利大营救、岐澳古道群英故里等红色旅游产品。各地利用建党、建军、建国和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等节庆,结合南粤古驿道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等红色活动,古驿道与红色文化的结合深入人心。组织宣传了《明月当空 繁星隐去——〈明月几时有〉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东江纵队”往事》《梅关古道上的星火革命路》《平远籍红军长征先锋和“千里眼、顺风耳”》《行走驿道:高潭红色之旅,走进“红都东江”》等多篇古驿道上的红色故事。今年新华社、南方日报、广东卫视等媒体也多次报道南粤古驿道上的红色文化事迹,南粤古驿道网站《南粤古驿道,是我们通往北京的主干道》《跨越时空忆“胜利大营救”峥嵘岁月 七一建党节拜访抗日老战士杨奇》等报道获得了较高的阅读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明年重点巩固提升11条重点线路8个示范段

  今年,广东分别按照国庆、年底两个时间节点,分阶段完成18个总长为160多公里的精华段、11条总长为740多公里的重点线路的保护修复利用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庆黄金周期间,纳入统计的16个精华段和3个示范段共接待游客300.4万人次,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16.7%,南粤古驿道创造了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成为我省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依托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举办了湛江徐闻、清远连州等6站文创大赛,省内27所高校和机构参加,共收到500多件文创作品。与此同时,还组织“三师”专业志愿者开展了茂名信宜、清远连州和中山3站美丽宜居乡村行动农房改造示范活动,筹办开展艺道游学·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近3万人报名。此外,多个部门还共同开展广州从化、乳源韶关等9站定向越野大赛。

  “古驿道作为开放式的自然、历史文化游径,创造了一种新旅游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分析道,一是体现了知识性与休闲性的结合,在家庭游中孩子和家长获得历史和自然界的知识;二是以步行游径提供亲近南粤大地自然风光的体验,提升自豪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三是吸引本省游客从赴外省人山人海之游换为轻松的家乡游,为粤东粤西粤北乡村注入动力,尤其是在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民带来实惠,乳源、东源、平远等多地出现民宿爆满的现象;四是古驿道沿线的革命先烈故居红色旅游成为热点,海丰丘东平名人故居等红色景区旅游人次大增,成为群众国庆期间家庭旅游的重要选择。

  据了解,南粤古驿道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和8个示范段进行巩固提升;重点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线路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珠三角古驿道与香港澳门步行游径的衔接;组织开展古驿道+文化、体育、旅游、特色农业等系列活动,以道兴村、以道兴粤;梳理总结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经验,加强经验分享与传播。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8-11-12 14:57:41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