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好精准扶智的“组合拳”
四川省布拖县位于“三区三州”之一的凉山州东南部大凉山区,是彝族聚居区,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人社系统大力推动就业扶贫,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行动,以技能培训带动转移就业,“转”出脱贫路上新希望。(11月1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乃古尔呷是翻身村四组村民,家中人口有7人,乃古尔呷有残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属于典型缺技能的残疾贫困户。要帮助这类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地方政府对他们进行精准扶智就显得必不可少。只有打好了精准扶智的“组合拳”,让贫困群众掌握一定技能技术,他们脱贫才有了保障。
今年以来,针对贫困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生活习惯差异,转移就业困难大的状况,布拖县人社部门突出分类施策,组织“培训下乡”,把培训项目“送下去”。对贫困劳动力较为集中的村组,通过“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集中授课;对贫困劳动力较为分散的村组,采取“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方式送培训上门,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
从媒体介绍的情况来看,四川省布拖县人社系统为了对贫困地区群众精准扶智,确实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这当中,既有针对根据当地的实际,根据群众需要的“送下去”培训,又有针对众多贫困户开展的“扶贫夜校”,还有差异化的“培训大篷车”“田间课堂”等,这样的多措并举,对满足每一个贫困群众的个性化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技能技术,其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对于缺少资源禀赋的贫困地区群众来说,转移就业也许是最行之有效的帮扶手段,而要实现贫困户群众的转移就业,地方人社系统就应该根据贫困群众的意愿,根据当地就业市场的需要,多方发力,做好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工作,只有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让他们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他们才会就业无忧,就业了,有钱可赚了,脱贫自然水到渠成。(作者:江文)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