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129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通过验收

今年以来,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立足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助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联手上海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卫计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农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及各区政府,全力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力求在硬件更新、阵地服务、内容供给、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提升、新突破,编实、织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第四级网络,满足市民文化新需求。截至10月末,上海市5129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先后通过三轮验收,完成年度目标的114%。实事项目推进以来取得的新进展、新变化和新成效得到了上海市人大、市政协相关代表委员的充分肯定,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中迈出坚实一步,也为2019年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坚持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

  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考卷,上海通过空间改良、资源共享、服务优化等建设,各项功能全面提升,成为市民就近可达、便捷参与的“家门口文化客厅”。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制定18条提升功能的标准,明确居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级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实际举措和机制保障,健全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夯实基础,抬高底部。部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微更新,大大改善了设施环境面貌,设置了更多自助设备,让市民有了不同以往的体验。二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召开联席会议5次,与各相关委办局协调推进实事项目相关事宜。每月召开实事项目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发布信息,向各区文化(广)局部署工作要求。三是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辨识度。设计、发布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标识,统一应用于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及各项宣传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对外宣传形象,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四是凝心聚力、典型示范。联合上海市总工会开展专项立功竞赛活动,围绕功能有提升、设施有完善、运行有保障、服务有影响,组织开展“四赛”活动,即赛工作规范、赛工作作风、赛工作成效、赛志愿服务,为推动完成实事项目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人力支撑。五是合力营造良好氛围。定期与媒体沟通,引导媒体开展全面、准确、客观、理性的采访报道。截至10月末,已在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50篇。同时,联合解放日报开展实事项目专题巡礼活动,分期呈现16个区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取得的新成效。

  整合资源下沉,丰富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的基本要求即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资源,使之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小屋”。通过资源整合,各类养生、科普、健身、亲子、阅读、市民文化赛事等适合百姓需求的优质资源加速下沉到第四级。一是多部委联合推动,大大丰富了面向第四级的公共文化资源。制定了300多项面向居村的市级公共文化资源目录及113项社会主体推荐目录,供基层选择。二是通过市、区、街镇三级联动配送服务丰富资源。市群艺馆市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资源向第四级延伸,全年配送各类活动2500场,文艺指导10000课时,向上海150个偏远农村的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提供200场“戏曲进乡村”专题配送服务。市少儿馆联手市级配送中心,无偿赠送8万张“少儿数字阅读卡”,用于加强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少儿阅读服务。三是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图书室、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体系,作为公共阅读基层服务点,定期、按需更新书籍,百姓可看、爱看的书越来越多。四是通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推广运用“文化云盒”,开设“线上”培训课程、定时开播预约等功能,丰富“线上”文化内容和配送方式。

  培养群文团队,激发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活力

  “激活”居村文化氛围,活跃居村文化生态,离不开居村群文团队的广泛活跃。一是“文化能人”显身手。通过实事项目的推进,各区挖掘培育了一批既热心居村公共事务,又具有一技之长的“文化能人”大显身手,成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志愿者”,参与管理和指导,为居村提供“小而精、灵活多样”的配送项目。二是“文化走亲”促交流。全市各街镇、居村通过组织“文化走亲”交流模式,开展居村优秀群文团队大流通、大交流和大展示,不仅使群文团队增加了展示舞台,又使文化菜单增加了“菜品”项目,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公共文化内容的“自我造血”功能。三是“传统文化”有传承。依托本地的民俗文化、乡村风情和非遗传承,很多居村成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体团队,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一居村一品牌活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居委文化站点,为市民就近、就便提供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创新运行机制,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效能

  通过创新运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区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改革,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纳入总分馆体系,作为基层服务点,定期、按需更新书籍、延伸配送,破解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品种单一、效能不高的痛点、难点问题。二是着力引导、推动各区、街镇积极主动整合资源、下沉服务。强调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第三级枢纽平台作用,注重将各方资源集成、创新,构建以区、街镇为配送主体向四级居村延伸配送服务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需求汇集机制,在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植入5063个二维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线采集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让配送服务更加精准化。四是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行,发展文化志愿服务等,积极调动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当地居民在内的各方力量,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注入更丰富的文化服务种类,为群众提供更专业的文化服务。五是开展居村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培训,围绕“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策划定制课程,开展各区巡讲,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统筹能力。

  各区因地制宜,编实织密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

  作为实施主体,上海各区政府按照全市部署要求及“创建标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开展了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具特色个性,上下衔接的全市创建指标体系,使得“家门口文化客厅”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如浦东新区因地制宜开展微更新,通过空间更新改造、深化资源融合,实现“家门口服务”系统集成;黄浦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第三级枢纽平台作用,汇聚各条线、各行业、各方面的资源服务基层;徐汇区率先推出云端徐汇微社区平台,拓展数字化文化服务功能和内容,组织系列“艺术慕课”,丰富配送内容;闵行区则开展“云上市民文化节”,将节庆活动延伸至居村;静安区携手社会组织持续打造“灰引力”基层文化服务点,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居村公共文化服务;松江区注重制度建设,创新制定《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星级”管理办法》,保障其长效管理和持续发展;金山区结合乡村振兴,在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配置中加入特色主题“厅”或“室”,如村史馆、非遗展厅等;杨浦区为60个有条件的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安装数字影院系统,满足市民就近观影的需求。

  下一步,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将继续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海加强现代社会治理以及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要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加快实现“城镇地区10分钟步行,农村地区15分钟慢行可达”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的目标任务。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2018-11-20 10:03:44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