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峰会》在广州举办。近日,“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峰会(以下简称“普及峰会”)在广东省科技厅科学馆正式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信用信息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名优企业打假协会联合主办,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刘瑛、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品牌信用部主任黄习彬、北京中企信办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黎春波、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信用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生红、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明明等出席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当前企业信用的发展状况、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推广企业诚信文化、企业诚信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主题作了专题发言。
加强大数据运用
提升治理能力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高度重视信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张生红表示,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成为信用经济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监管信息、银行信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市场反馈信息。其中政府监管信息包括企业基本资质、质量检查信息、行政许可/认定、行政奖罚信息、商标/专利/著作权信息、人民法院判决;银行信贷信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商业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评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包括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评价信息、水、电、气、通信等公共事业单位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信息、企业管理体系评估信息;市场反馈信息(包括消费者、交易对方、合作伙伴、员工等不同身份的实名评价信息)。
我国现有13多亿人口,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000多万户。当前,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全社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大数据对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企业诚信缺失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诚信缺失涉及商业欺诈、合同违法、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顽症,广大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深受其害。因此,既要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和信息流动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公开、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运用对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重大意义。
三年前,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认识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企业)服务和监管的重要性。指出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需求,提高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利于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公众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数据资源和社会化的信息服务,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地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诚信经营理念
须深植于企业家心中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表示,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黄明明表示,诚信经营的理念要深耕在企业家的心里,才能真正为诚信兴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毒奶粉、毒胶囊、“假机票”、油气管线爆炸等安全质量事件频发,每年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曝光的失信事件层出不穷,探查其背后原因,无不与企业信用密切相关,更与企业主的信用理念和价值观息息相关。诸多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其动机不外乎谋求暴利,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忘却了道德文化的底线。因此,塑造企业诚信文化、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接近6000万户,中小企业税收大概占整个税收50%,经济总量占到60%,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创新成果70%,外贸出口占全国60%。黎春波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强劲的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快更好发展,在2020年建设成有特色的市场信用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诚信理念决定了企业信用的发展,企业诚信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助力。
百家企业会议现场
签署信用承诺书
广州地区有近300家中小微企业参加了此次峰会。在会议现场,近百家企业负责人主动表示要参与到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共同为构建诚信兴商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联合签署了信用承诺书,自主发起共同守法诚信的承诺。
信用承诺书具体内容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及时纳税,不偷税不漏税;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制假售假,不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不违约毁约,不恶意逃债,依法解决合同纠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杜绝事故发生;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缴纳社保,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接受政府、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保证履行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合惩戒。
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普及峰会将在全国各地不定期巡回举办,旨在把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带入千家万企,倡导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搭建信用体系,诚信经营,为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努力。
《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峰会》在广州举办。近日,“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峰会(以下简称“普及峰会”)在广东省科技厅科学馆正式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信用信息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名优企业打假协会联合主办,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刘瑛、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品牌信用部主任黄习彬、北京中企信办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黎春波、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信用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生红、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明明等出席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当前企业信用的发展状况、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推广企业诚信文化、企业诚信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主题作了专题发言。
加强大数据运用
提升治理能力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高度重视信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张生红表示,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成为信用经济的重要环节。
据了解,企业信用信息主要包括政府监管信息、银行信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市场反馈信息。其中政府监管信息包括企业基本资质、质量检查信息、行政许可/认定、行政奖罚信息、商标/专利/著作权信息、人民法院判决;银行信贷信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商业银行信贷评价信息、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评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包括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评价信息、水、电、气、通信等公共事业单位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信息、企业管理体系评估信息;市场反馈信息(包括消费者、交易对方、合作伙伴、员工等不同身份的实名评价信息)。
我国现有13多亿人口,各类市场主体达到6000多万户。当前,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全社会信息量爆炸式增长,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大数据对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这仅仅是企业诚信缺失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诚信缺失涉及商业欺诈、合同违法、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顽症,广大中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深受其害。因此,既要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和信息流动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要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公开、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运用对维护国家统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重大意义。
三年前,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认识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企业)服务和监管的重要性。指出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需求,提高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利于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公众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数据资源和社会化的信息服务,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地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诚信经营理念
须深植于企业家心中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表示,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黄明明表示,诚信经营的理念要深耕在企业家的心里,才能真正为诚信兴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毒奶粉、毒胶囊、“假机票”、油气管线爆炸等安全质量事件频发,每年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曝光的失信事件层出不穷,探查其背后原因,无不与企业信用密切相关,更与企业主的信用理念和价值观息息相关。诸多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其动机不外乎谋求暴利,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忘却了道德文化的底线。因此,塑造企业诚信文化、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接近6000万户,中小企业税收大概占整个税收50%,经济总量占到60%,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创新成果70%,外贸出口占全国60%。黎春波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强劲的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快更好发展,在2020年建设成有特色的市场信用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诚信理念决定了企业信用的发展,企业诚信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助力。
百家企业会议现场
签署信用承诺书
广州地区有近300家中小微企业参加了此次峰会。在会议现场,近百家企业负责人主动表示要参与到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共同为构建诚信兴商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联合签署了信用承诺书,自主发起共同守法诚信的承诺。
信用承诺书具体内容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及时纳税,不偷税不漏税;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制假售假,不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合同,不违约毁约,不恶意逃债,依法解决合同纠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杜绝事故发生;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环保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缴纳社保,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接受政府、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保证履行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合惩戒。
中企信办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普及峰会将在全国各地不定期巡回举办,旨在把企业信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带入千家万企,倡导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搭建信用体系,诚信经营,为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努力。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