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8-08-06 15:51:00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厅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平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和文明新龙江”目标,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深化非遗保护理念。近平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省文化厅进一步深化对非遗保护规律的认识,确立“见人见物见生活”“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等理念,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随着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青年人群参与热情日益提高,非遗在弘扬优秀道德价值、培厚社区文化积淀、培育良好民风俗、融入校园文化、激发和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非遗保护进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新阶段。

  夯实非遗工作基础。坚持立法先行,2016年8月制定出台《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非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2018年1月牵头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黑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完成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形成了较完备的四级名录体系和传承体系。目前,全省国家级代表性名录34项,省级名录286项,市级名录606项,县级名录707项。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32名。该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和“望奎皮影戏”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科学开展非遗保护。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征、生存状态、传播途径等属性,制定了多元的传承保护方案,形成以记录式保护、研究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活态式保护、传播式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为主的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对50个国家级、省级濒危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记录和抢救性保存。设立了4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公布命名1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基地。2016年5月24日,近平书记在同江八岔赫哲族乡考察时,在传所观看了伊玛堪说唱教学,对伊玛堪给予了高度评价。

  加强传承能力建设。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训计划,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总目标,开展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的培训课程。截至目前,举办普及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356人,各市(地)、县(区)开展延伸培训,覆盖传承人群5余万人次,通过培训,传承人群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学员作品《万物生》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动员社会广泛参与。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促进非遗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立非遗教育基地40个。2018年,省文化厅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开展了为期30天的惠民展销、展览、汇演活动,并以该主场活动为引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类民俗、展览、展演、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直接带动近200万人参与到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