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新绿,山林重青”:长汀推进水土流失精深治理

  长汀,位于福建龙岩市,因长汀溪得名。曾经的长汀县,是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光,水浊,地瘦、人穷”是长汀县的代名词。据1985年遥感普查,龙岩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74.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3.1%,其中,长汀水土流失面积146.2万亩。基于此,长汀县拉开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治理,长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连续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7年,长汀县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据统计,截至2019年初,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105.66万亩下降到36.926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000年的22.74%降低到7.958%,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8%。福建省委下发《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长汀要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以上明确到2020年,实现水土流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计划投资5.72亿元,实施治理重点、综合提升、生态示范三大工程21个项目。

  春风和煦,又绿长汀。长汀重整旗鼓,在高起点上砥砺前行,不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新胜利。

 

    机制先行 把好质量关

  水土流失治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长汀县着眼实际,把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统筹兼顾,落实强化治理机制,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机制。长汀县将水土流失治理列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进生态县建设的首要工作任务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召开动员会、推进会,主要领导抓谋划、抓部署、抓推进。出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抓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体制机制》,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县委常委会议一月听取治理工作专题报告一次、县党政主要领导一月深入治理点开展调研一次、一月召开一次治理项目工作推进会。我局也建立了局领导挂钩乡(镇)和局机关专业技术人员挂钩项目、林业站技术人员和护林员包山头地块的“三级”推进责任机制,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专人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及时推进,取得实效。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治理成效。长汀县重点推行资金管理制度,长汀县出台《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整合涉农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实现“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资金投入新格局,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九字方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信用的原则,对所有造林施工班组、苗木、肥料供应等进行公开招投标;长汀县严格实行项目会审制度,会集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逐个会审,严格把关,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部门会审,确保实施方案符合治理要求;长汀县落实监管制度。抽调项目治理责任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深入施工现场,配合监理人员进行质量监督与技术指导,重点把好适地适树关、整地挖穴关、苗木质量、施肥和栽植关,对整地质量、苗木质量、栽植技术等一系列工序严格执行签单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确保每个项目按作业设计高质量完成。如,在治理重点工程的各生产环节的督查中,全县累计发出25份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率达100%。

(龙岩长汀,汀州森林公园)

 

    精深治理 打响攻坚战

  4月15日,长汀县策武镇长岭寨山场栽下最后一批苗木,完成2442亩植树造林任务。至此,长汀县全面完成2020年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植树造林及灌草面积达16.75万亩,占年度种植任务的101.2%,为实现水土流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几代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长汀经验”闻名全国。但工作越深入,问题越艰深,为此,长汀县打响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水土流失治理以“精”为先。

  为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工作,长汀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县委常委会议实行一月一听取治理工作专题汇报、一月一深入治理点开展调研、一月一定期召开治理项目工作推进会“三个一”制度,督促责任落实、工作推进。

  精准治理主要包括治理重点工程、综合提升工程、生态示范工程这三大工程。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包括治理面积精准、治理措施精准和治理技术精准三方面内容,要的是更细的办法、更高的质量。

  长汀县成立精准治理办公室,统筹水土流失精深治理工作,打破了以往林业、水利等部门各自为战的单一治理形式,各部门联动开展治理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林业部门牢固树立主战场意识,发挥林业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当好水土流失治理排头兵。拿出“绣花功夫”,聚焦精深治理,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一线精准摸排,落实流失斑块,因地制宜,明确治理措施,将各项目细化落实到山头地块。依托林业发展公司,实行项目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统一施工,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治理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每个作业点实行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严把质量关。

  水土流失治理纵“深”推进。

  长汀县林业部门坚持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与造林绿化相结合,坚持造林与造景相结合,坚持绿化、花化、彩化统筹协调,积极开展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国土绿化。2019年,全县完成植树造林37239亩,完成森林抚育62366亩,完成封山育林82479亩,分别占任务的175.5%、124.7%和110%;申创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村庄9个。

  为确保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再上新台阶,福建省市林业部门在资金、技术和种苗上给予长汀大力支持,项目资金安排按照“优先、从高、尽快”原则给予保障,2019年下达各种项目资金共计10368万元,并派驻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到长汀林业部门挂职,助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新成效。

  

(长汀汀江湿地公园)

 

    绿色经济 迈向致富路

  68岁的曾宪椿是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人,去年他加入长汀县晨露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中草药黄花远志。黄花远志叶、花可做茶,根可做药,是容易种植且成本低的中草药,这种中草药为贫困户脱贫攻坚带来新途径。2019年,河田镇共有86户脱贫户林下种植黄花远志,今年又新增15户,从河田辐射到策武、濯田、南山等乡镇。

  中草药种植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方面。多年来,长汀将水土流失治理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在水土流失整治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拓开生态富裕的道路。目前,以兰花和中草药两大林下经济品牌为引领,长汀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现已建成21个林下经济特色示范基地。

  长汀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扶贫的突破口。2019年,长汀县共完成林下经济种植面积4557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71.31万亩,实现产值28.64亿元。

  如今绿色产业已成为长汀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长汀探索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新模式,梳理出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做强稀土、纺织服装、文化旅游3个主导产业,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3个重点产业,培育新能源、健康养老2个新兴产业的“332”产业新格局。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256亿元,同比增长7.8%,并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长汀县一手抓精深治理,一手抓生态保护,另辟蹊径开展绿色经济。长汀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县、乡(镇)、村三级“林长制”,分级设立林长、警长,“三级”书记分别为第一林长,形成各级林长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新格局。实行林长制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0.3%,森林蓄积量达1779万立方米。

  长汀县坚持生态治理与村庄绿化美化、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积极开展生态品牌创建工作。2019年,长汀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国家林草局授予第四批全国7个以县为单位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获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长汀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0年)》于12月20日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

  水漫汀洲新绿,云开山林微青。长汀县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巩固与提升齐抓,努力打造形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示范区、美丽中国县域样本区,最终夺取水土流失治理决定性胜利。

(长汀县铁长乡张地村新农村)

2020-05-20 09:56:24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