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林精神薪火相传 育出不竭发展“良种”

青山有幸埋忠骨,铭记历史祭先贤。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苍松翠柏掩映的碑前,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15人向已逝的“中国树木遗传育种专家”陈岳武默哀、三鞠躬并敬献鲜花。

  陈岳武是我国杉木育种先驱。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岳武远道而来,在洋口林场开展杉木遗传改良研究与推广应用。其科研成果《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我国林业系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5年,年仅50岁的陈岳武积劳成疾,他的部分骨灰被深埋于洋口林场青山下。这处坟冢,从此成为洋口林场科研人员拼搏进取的精神地标。

  “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60年来,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持续开展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国家、部省级科研进步奖和重大成果奖26项;荣获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和福建省唯一的“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林木育种的发祥地”和“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为全国杉木扩量提质做出巨大贡献,成为福建林业的一面旗帜。

  缅怀先贤,慎终追远。以先贤为表率,一代代洋林人自觉践行“久久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的洋林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坚守初心,勤奋务实,勇攀高峰,为建设和谐美丽现代化的样板林场,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施季森(右二)和杉木育种科研团队人员在交谈--黄海 摄)

 

    杉木背后的“薪火相传”

  4月13日中午,刚吃完午饭,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便上山了,“省外引进的良种已经开花了,我得去看看。”

  去年,为收集天然优良种质资源,开展育种研究,叶代全一行人深入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大山深处,遍寻古老野生杉木母株。在贵州,为寻找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杉,一行人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黎平县洪州镇阳坪侗寨,全副武装攀上30多米树身,小心采集穗条与球果。

  在深山密林里做科研是洋口林场科研团队的常态。要实现杉木产业扩量提质,必须改变“有种就撒、有苗就栽”的传统粗放造林方式,依靠种业创新的力量。选育良种,第一步便是要选出优良的杉木母树,进行培育、观测、试验。

  建场伊始,洋口林场就确立了“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的定位,通过遗传改良,实现杉木丰产速生。1957年,建场的第二年,原福建林学院教授俞新妥首先在这里开展杉木种源试验,开创全国杉木良种选育先河。

  1959年,南林大副教授陈岳武与导师叶培忠来到顺昌县,与洋口林场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国开展杉木第一代品种改良攻关。他们将足迹踏遍闽北深山,从近万株野生杉木中挑到了136株优良母树,并日复一日地进行嫁接培育、杂交制种、观察记录、子代测定等工作。

  1964年洋口林场建成我国第一个杉木优树收集区,1966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杉木无性系种子园,1973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杉木子代测定林,构建完成我国的杉木育种理论,洋口林场的杉木育种试验设计方案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经典教学案例。

  此后,洋口林场杉木育种团队的科研人员发扬“久久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的“洋林精神”,接力完成了杉木第二代和第三代遗传改良,继续将洋口杉木育种研究推向世界前列。如今,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研究已从单纯的产量改良,进阶到产量、材性、抗病性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状综合改良。

  当前,洋口林场正推进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当今世界,树木育种能做到第4代的国家只有澳大利亚和美国,而我们的杉木遗传改良也做到了第4代,这无论是对杉木育种界还是洋口林场,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一步,洋口林场的杉木高世代遗传改良研究始终处于国内国际上最领先地位。”叶代全如是说。

  六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杉木育种科研攻坚,洋口林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林场,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杉木种质资源库,造就了“世界杉木看中国,中国杉木看洋口”的奇迹。

(南京林业大学师生在洋口林场开展杉木育种科研--黄海 摄)

 

    良种推广释放“绿色红利”

  实现良种产业化推广,关键是建立良种快繁技术体系。

  在洋口林场南方(福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组培车间内,经过选育的洋林良种正在茁壮生长。2018年底,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南方(福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建成,进一步提升了省洋口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和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管理水平,为继续引领全国杉木良种事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据洋口林场副场长黄金华介绍,其中组培车间就占了3000平方米,年可生产种苗1000万株。

  2004年起,洋口林场启动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试验。通过10多年的攻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和扦插育苗技术体系,研制了相应技术规范,并开展产业化应用。目前,已研发出10个优良无性系组培配方。与普通杉木苗相比,这些良种具有生长快、材性优、抗病害、耐瘠薄等,并且其产量是普通苗造林的1.2-1.6倍;同时,林分郁闭提前,可减少抚育1-3次,降低了营林成本。

  2019年,“洋020”和“洋061”两个无性系获得“国家级林木良种”认定,为在全国杉木产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洋口林场育种成果,正不断转化为生产力。越来越多的林农,成为种业创新的受益者。

  顺昌县仁寿镇桂溪村村民吴锦红2006年经人推荐从洋口林场购得近万株杉木良种苗。虽然当时林场的优质种苗单价需要0.25元,比市面上0.1元的土苗价格高,但三四年后,良种造林的优势显露无遗。

 

    “比别人家高出三四米,地径多了两三厘米,且大多郁闭成林,无需锄草抚育了。”吴锦红说,如今自家的杉木已长到十七八米高,比周边的杉木高出七八米,每亩蓄积量相差近3立方米。按照当前木材市场行情,吴家的杉木林每亩能多卖两三千元,早年的苗木成本差异已不值一提。

  如今,“洋林”牌杉木种苗,不仅在福建吃香,更享誉全国,在广西、云南、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广泛种植。作为“洋林”牌杉木种苗在贵州省台江县的首吃螃蟹者,林德太感受到了良种育苗造林的优势:“生长快、产量高,一年半的造林苗木平均高度2.2米,育苗每亩产值达到3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洋口林场在实施林业科研、种苗生产的过程中,还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岗位和就业机会,助力林农增收脱贫。曾经长期赋闲在家的建西镇谢屯村村民祖基权,2009年与林场签订育苗合同,试水杉木育苗,没想到越干越好,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育苗大户。现在,祖基权家的12亩苗圃,每年可育苗40多万株,产值十几万元,不仅彻底解决了生活开支和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还盖起了一栋3层砖混结构的新房子。

  “我们采用‘林场+基地+农户’‘林场+农户’的模式,将杉木育苗基地承包给贫困户。”洋口林场场长游云飞说,为解决林农资金短缺问题,在育苗前期,林场提前预支育苗投入费用;在育苗和防治病虫害阶段,林场则通过科技服务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

  福建省林业局的测算数据显示,自1956年建场以来,洋口林场历年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提供杉木优良穗条105万根,杉木良种苗60亿株,由遗传增益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达900多亿元。(海峡农业杂志社 记者 陈丹妮)

2020-05-22 09:52:25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