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党建+社会救助”增强民生保障

本报南城讯 (饶庆良、特约记者 揭方晓)传统的社会救助方式固化单一,管理服务能力薄弱,救助效果欠佳。为提升救助成效,今年以来,南城县先行先试“党建+社会救助”新模式,积极发动党员干部认真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打好社会救助先锋战,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让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温度。截至目前,累计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639.57万元、特困供养金322.97万元;对231户临时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9.15万元,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建+网格化微治理”,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在城市社区,以居民小区为基本网格单元,在农村,以1至3个村民小组为基本网格单元,每个网格以党员为骨干,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吸收各行业人员为网格员,精准识别当地困难群众、特殊类型群体。网格员采取上门走访、电话weixin联系等方式,进行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讲,并为特殊群体提供探视巡访和照料护理、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把党的救助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位受助者身上。在低保动态管理中,该县党员干部带头入村入户,共走访群众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636人(含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支出型贫困对象)主动落实了社会救助政策,清退死亡和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户407户575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240户341人,新增城乡特困对象15户15人。

“党建+便民服务”,展现社会救助高度。在各乡镇增设社会救助工作服务窗口和社会救助党员先锋岗44个,将城乡低保业务审批权限由县级下放至乡镇,主动对接群众需求,有效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实效性。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会救助服务点44个,88名党员担任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负责协调处理社会救助工作事项,有效提升镇村“党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为让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龙湖镇和浔溪乡依托党员便民服务驿站,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瞄准人流密集的地方布局设点,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一站式”办理好社会救助各类业务,将社会救助服务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受到一致好评。同时,该县还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建立干部夜访夜谈制度的暂行方案》,将走访、探视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组织重要工作内容,及时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

“党建+志愿服务”,彰显社会救助温度。在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中普遍开展“五必到五必访”,即有红白喜事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代办事项必到、有生产问题必到;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家庭必访、信访户必访、困难群众和党员必访,及时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员为主体,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

“党建+智慧救助”,增强社会救助信息度。把握“互联网+”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将智慧党建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困难群众可以通过“赣服通”提出救助申请,填报基础信息及上传申报材料,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线上办”。同时,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化服务模式,将城乡低保业务经办时限从32个工作日缩短为不超过18个工作日,让困难群众救助事项的申请、办理、查询更加方便快捷。

2021-09-06 15:10:20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