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村庄走上振兴路

厦门市大帽山农场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在增强产业造血功能的同时有力支撑了“保留村庄”的就地振兴——

 福建省厦门市大帽山农场在厦门“多规合一”框架体系下,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实用的村庄规划建设道路。在规划引领下,村集体通过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寨仔尾里的养生旅游休闲基地,埔顶片区的居民点人居环境及建筑立面整治工程等,都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基于“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乡村人居”特质进行双向构思

  大帽山农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规划策略:基于“山水田园、历史文化、乡村人居”的三大特质,在自上而下并坚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目标导向的同时,结合自下而上、以村民为主体的发展诉求,总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大帽山农场的油菜花田

  为此,该农场重点针对盘活移民村建设用地、补齐公共建筑设施短板、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培育产业增加收入等四个问题,制定了盘活闲置、保护利用、优化设施、边界管控、风貌塑造、环境整治、旅游主导、产业融合的规划策略。

  按照“定格局、落管控、谋发展、配设施”的路径统筹布局规划

  大帽山位于厦门市生态控制区域,主体功能以生态保育为主,需要协调发展风景游览设施及配套服务、农业生产、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等设施。大帽山农场按照“定格局、落管控、谋发展、配设施”的路径,进行了全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规划通过空间地形地貌、现状用地条件分析及上位规划分析,提出以中部为核心区,中部先行、带动南北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按照规划,大帽山农场确定了打造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休闲农旅)的发展定位,明确按“市级国企+区级国企+国有农场”的发展模式开发寨仔尾里项目,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目前,大帽山农场的茶油、山境圣女果、山境小米蕉等农产品市场销售火爆。

  在集中盘活用地的同时对具有保留价值的风貌进行优化利用

  为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划通过土地整理将分散的零碎用地进行置换。在集中盘活利用的同时,大帽山农场深入调研分析地上物的价值,提出将具有风貌保留保护价值的寨仔尾和后炉场部旧址进行保留利用,将罗田、后炉村和上廍等村庄进行拆除并重新规划利用,然后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产业,破解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难题。

  目前,大帽山农场已盘活寨仔尾村庄建设用地6.9公顷用于开发休闲农旅项目,后续将进一步开发利用罗田、后炉村和上廍村庄建设用地(已完成搬迁的26公顷),用于住宿项目和老年康养项目的开发。

  为“保留村庄”居民点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实现就地发展振兴

  对于“保留村庄”居民点,大帽山农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就“裸房“屋面、庙埕广场、道路巷道、房前屋后、特色建筑、历史聚落、古树山林等方面提出整治引导意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旧场部改造提升,打造成社区书院及党群活动中心并兼备埔顶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功能,翻建幼儿园,新建幸福院。

  同时,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房整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06栋房屋的“平改坡”,208栋房屋的“裸房整治”,建设农村公厕6座,推进4个自然村及埔顶片区村庄建设、1.2公里沿线节点提升工程及振兴湖环境改造,清理垃圾658吨、土头458立方米和358处堆放点,建设7个污水分散处理站并进行无害化农田回灌。此外,集中整治改造埔顶社区三处古民居群外环境,整合托管及修缮,统一以民宿项目招商,作为旅游配套住宿设施,带动南部村庄实现脱贫攻坚。

  目前,大帽山农场通过国有企业的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共同开发“大帽山境”等休闲农业文旅项目,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已完成350亩粮食和蔬菜种植、100亩果园种植及400亩苗木种植。寨仔尾里村也已成为厦门的网红景点,累计接待游客 20 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年约 1000 万元,辐射带动猪小惠等村庄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推动新圩北部旅游圈联动发展。有了产业平台,村庄人均纯收入年增长超 10%,在增强产业造血功能的同时,支撑了保留村庄的就地振兴。【福建自然资源公众号 i自然全媒体】

 

 

 

2021-11-05 15:30:49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