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天地宽

2018-03-26 10:08:12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却有着一番不同寻常的“火热激情”。东湖周边一个个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业园内一片片产业基地蔚然成型,一条条道路通达八方……这片昔日侨民围海造地、填海筑堤的阵地,如今已成为闽东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在土地资源日益有限的情况下, 东侨区坚持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逐步建成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相融及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产业新城区。
  打造特色小镇,集中提升产业效益
  从中心城区沿着福宁路前行,穿过一条隧道,便到东侨工业园区,路旁“打造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促进北部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标语仿佛在无声地鼓劲。
  “工业园区依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聚焦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着力创建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形态合理、多种功能叠加的新能源特色小镇。”宁德市国土资源局东侨分局副局长刘毅介绍,近年来,开发区按照新能源特色园区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宁德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产业体系。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几辆物流公司的箱式货车一字排开,整装待发。刘毅告诉记者,宁德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主要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总部和厂区为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去年,这两大企业的产值已超过350亿元。以此为龙头,东侨工业园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去年共洽谈、签约、对接新能源产业链项目27项。
  “预计到2020年,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将实现产值800多亿元,年税收达65亿元以上,吸收就业8万人,实现锂电新能源产业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刘毅说。
  “向天要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过去,为了突破土地制约,东侨人向海要地,填平、硬化一块块沼泽;现今,土地消耗日益严重,在用地的“四面楚歌”中,东侨人不得不“向天要地”。
  在东侨工业集中区福宁路东侧,广荣机电的2幢6层高的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建设完毕,工人正在拆除脚手架。“如果按单层厂房算,需多征地70亩。如今通过建设多层厂房,建筑容积率提高了2~6倍,只用一块14亩的地便有了相同的使用面积,省下的用地成本投入于购置生产设备中,大大节约了资金。”该公司基建部负责人陈经理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为之称赞。据悉,该项目今年4月中旬将全面完成内部装修与机器装配,预计6月份将全面投产。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区重点加强入区项目的把关工作,对投资额小于2000万元或者用地面积小于5亩的新建工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引导和鼓励采取租赁、购买或先租后买的方式使用标准厂房;对单宗用地面积在50亩以下的工业项目一般不分期建设,号召建设多层厂房,以减少土地使用成本。
  限制性条件的提出,不是限制产业发展,而是通过对既有土地的优化盘活实现效益升级,也促使用地单位自觉地精打细算,利用好每寸土地,彻底改变以往占多用少、占而不用的现象。
  优化“三生”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尽管春寒料峭,赤鉴湖里依然有野鸭在悠闲地戏水,湖畔枯萎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的西陂公园正沿湖兴建,以生态湿地景观为特色,环湖自行车道、运动休闲区、市民活动区等已完成一、二期建设,成为周边企业员工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避免入驻企业重复建设配套休闲、运动设施,2016年7月,宁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明确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及环城周边大面积连片的农地、山林、湿地等具有生态功能的非建设用地,保留城市周边、交通沿线、道路两侧连片优质农田,作为城市绿地和生态用地,让优质生态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共享家园”。
  据了解,近几年,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累计已达19亿元。如今,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五纵五横”园区路网,并建设有西陂公园、东侨工业综合展示中心、东侨实验小学、2个保障房小区、12座标准化厂房和北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了中心城市建设的承载力,也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配套保障。
  站在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楼顶上望去,落日熔金,3800亩东湖波光潋滟;环湖两岸高楼林立,园林簇拥,建筑、环境与人文在这里融为一个整体。 “湖在城中,城在海边。”从大海中围垦而来的土地,弥足珍贵,东侨人倍加珍惜!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