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荔城区扎实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积极打造数字档案馆,目前馆藏纸质档案24401卷,数字化率达到99.44%,有效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共享。
荔城区档案馆保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多种档案,馆藏数量巨大,但以前档案都以纸质文档为主,存储空间大、维护及备份成本高、查找检索很不方便。而馆藏档案数字化,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快速识别的存储档案信息,具有检索快捷方便、容易实时同步备份、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等优点,能较好保护珍贵原始档案。
“部分莆田县历史遗留纸质档案由于受自然环境、时空、人为以及载体本身质量等因素的制约,会发生一定变化,如纸张破损、发黄变脆,字迹蜕变、模糊等,这部分档案如果不采取措施,极易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此,我局积极开展数字化抢救保护工作,及时进行了修复、加工及全文挂接工作等,做到边扫描、边挂接、边提升。”荔城区档案局局长林海英说。
据了解,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馆藏数字化档案全文能否有效利用的基础和前提。荔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先后投入资金40万元,开展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项目(二期)荔城区档案馆项目建设工作,建立档案局(馆)内部局域网,实现了馆藏档案数据库信息的内网远程访问。
该区通过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以往成千上万的档案只用几张光盘就能代替,档案的安全有了保障,查询档案再也不用来档案局,只需将光盘插入电脑就能方便的查找,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原件。(湄洲日报 何晋生 陈丽娟)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