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奇特民俗——祭窑神

2015-09-21 10:57:02     来源:     编辑:    

 德化县是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区,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古瓷都之一。

  在德化,千百年来民间尊崇着一位特殊的神祗,那就是“窑神”——林炳,他为推进德化陶瓷生产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百姓尊崇为“神”。

   

县里进行的传统祭祀活动

  德化窑神的传说 

  唐代以来,随着海外交通贸易的不断发展,泉州港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瓷器是最主要的出口货物,在海外供不应求。然而至北宋初年,德化的窑炉还都是些简易、平顶的小窑,难以进行大量生产,根本无法满足出口需求。

  相传,宋绍圣元年(1094年),德化县浔中镇宝美村(古称“瑶台”,俗称“草埔尾”)一个叫林炳(1060-1096年)的拱窑师傅建窑技术远近闻名,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提高瓷窑产量,林炳同许多窑工开始改造窑炉、试建大窑。起初大家仿照小窑建大窑,由于窑顶没有弧度,跨度越大承受力越小,起火烧窑后窑顶随即坍塌。试了多次,许多人放弃了。林炳却没有丧失信心,屡败屡试,潜心钻研,他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仙人。一天,他看着屡建屡塌的窑地,坐在败窑前苦苦思考失败的原因,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得到一位仙女的指点,醒来后有所领悟,随即按照仙女的指点,把窑房砌成像乳房一样形状的圆拱形大窑,在窑外两旁加筑一对窑奶,以增加高温受热时的支撑力,并在窑尾增设烟囱排烟。就这样大窑改建成功,烧窑时窑房再也不坍塌了,而且烧成的瓷器比小窑的更显洁白、剔透,且质优量多。瓷器源源出口,蜚誉海内外,更为国库扭亏为盈作出了巨大贡献,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为“烧成革新先行”的称号。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仍然潜心研究陶瓷窑炉的营造技艺,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时名声大振,各地纷纷前来学习,林炳也不辞辛劳毫无保留地教授建窑技艺,带动了德化及周边地区陶瓷业的快速发展,深受人们的爱戴。

  林炳和瓷乡人为了感激仙女托梦,按照林炳的描述,精心雕塑仙女像,并建“玄女宫”奉祀。

  后来,林炳应邀到江西传授技艺,因心挂两地,废寝忘食,积劳成疾,不治仙逝,客死他乡,享年36岁。江西道台和泉州府上本请旨表彰,于农历五月十六日敕封“瓷业圣神”尊号。家乡人为了纪念他,颂扬他为瓷业所做的巨大贡献,便在宝美村当年林炳传授技艺的瓷庠(类似于今天的陶瓷学校)建祖龙宫,塑林炳像安放于玄女之右,尊为“窑坊公”。林炳从此成为千百年来德化制瓷业者尊崇的土生土长的窑神。

  祭窑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广为流传的需要耗费大量木柴为燃料的圆拱形大窑炉早已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电、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型瓷窑。当年林炳苦心研究建造的窑炉,历经近千年的漫漫岁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是人们对窑神林炳传承创新光大瓷业的感激与崇拜却从未有丝毫改变。

  

祭祀仪式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当地制瓷业者、窑主汇聚窑神圣殿祖龙宫,设坛隆重庆贺,纪念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祭祀供品不是传统的三牲、馔盘、菜肴、茶、酒等,而是各瓷窑烧制的新产品和制瓷匠师们创新的获奖作品。上午7点半鼓响开始祭祀仪式,由德高望重的祭主朝拜,请道士做道场,间隔性地发文书、请神、读祭文,周而复始重复12次以上,至下午5时左右结束。祭祀期间,陶瓷匠师们及各陶瓷企业主参与叩拜窑神,感谢窑神并祈愿自己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能够顺利如意。祭祀后大家对“供品”相互品评指点,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同时,还安排南音、木偶、高甲戏等闽南特色演出,增加活动氛围。敬奉窑神展奉创新成果鼓励创新,这种独特的奉祀方式,在全国各地庙宇中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的瓷都德化,陶瓷业者们正是秉承了“窑神”林炳这种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敢想敢为,奋发图强,谋求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了今天陶瓷业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