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叁寿认为,2016年是大数据与传统信息化厂商的决战之年

2016-11-16 11:21:47     来源:     编辑:bj001    

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的第一年,王叁寿认为,也是大数据与传统信息化的分野转折点。

2016年,在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看来,是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记了大数据与传统信息化的显著分野。

回顾20世纪末兴起的一波波信息化潮涌,在当前这一时刻更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多年来孜孜以求的“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人的智能潜力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连同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的信息化构想,在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之年,跨越式地拓展了实现的路径,这种突破和颠覆给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带来了曙光。大数据与传统信息化服务的角逐日趋白热化。

角逐之间横亘着一条数字鸿沟

十年前,中国对信息化发展之路明确作出战略规划,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彼时大数据尚未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而2016年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正在于经过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2016年3月,大数据国家战略明确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更应信息化呈现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特征,在同年7月公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这份纲要被解读为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展和调整。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被赋予全新意义,一场数据变革、甚至思维变革悄然发生。大数据渗透至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传统产业以及政府机构内部:

信息化服务的受众企业正经历着从“生产主导”向“用户主导”的转变,政府机构则从“电子政务”全面迎接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

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的号角已经吹响,拘泥于解决财务系统、销售部门、办公系统等单一、局域电子化需求的传统信息化厂商,被“数据价值”阻拦在外,传统信息化不能解决数据与数据的碰撞和价值激发。

王叁寿说,大数据与传统信息化的区别在于,大数据能够实现预警、预测、决策和智能分析。大数据解决方案一站式地实现了企业、政府需要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它不依赖传统信息化软件作为基础,因而它不是改进,而是对传统信息化产品与服务的颠覆和全面替代。传统信息化服务后续难以解决的数据“孤岛”问题、数据静态化无法盘活利用、无法结合外部多元数据等问题,在大数据面前迎刃而解——这正是大数据技术自身禀赋决定的天然优势。

决战打响 DT时代新常态

大数据时代((Data Technology)已经到来,一条华丽的分割线无形地存在。传统信息化厂商在这场面对新技术的决战中,势必式微。

2016年,以九次方大数据为代表的大数据公司全面冲刺本土数据源开发应用,并已经将合作触角伸向“一带一路”沿线马来西亚等友邦。九次方大数据应对中国80%数据源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中国数据特质,与全国40余省市的国有控股平台架构了大数据公司,力主大数据应用服务与数据资产运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大数据清洗、数据建模与算法等新技术与政务数据资产的结合,变现4000余个政府大数据应用场景,覆盖医疗、金融、安监、质检、旅游、农业、环保等30多个应用领域。

让大数据真正落地,让大数据落实在“应用”上。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大数据让社群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更多行为轨迹化,成为协助政府社会治理决策、企业生产预警预测的数据资产。各类制成品更契合市场需求,公共服务则变得更人性化、更体贴,个性化的需求将决定产品的生产者、服务的提供者的行为选择。而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微妙变化,将促成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源被适时、适度地配置到更需要的领域,过剩的产能得到消化释放的时间、空间。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布之时,世界已呈现出大数据兴起的端倪:谷歌在2003-2006年陆续推出GFS、BigTable和MapReduce,被称为大数据技术的“三驾马车”。

十年后的2016年,大数据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在面对这场科技领域全新的世界竞争时,中国,国家与市场力量实现了更深程度的联合。数字化趋势锐不可当,传统信息化厂商的市场空间无疑将让位于大数据新业态。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