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餐饮互联网高峰论坛举行,筷来财助推行业生态建设

2016-11-29 12:04:16     来源:     编辑:bj001    

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餐饮人来说,一个加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良机正在到来。在11月25日开幕的“2016第三届中国餐饮互联网高峰论坛暨第五届餐饮产业大会”上,中国餐饮产业联盟携手美团点评、筷来财、餐饮公会、易淘、红餐网等多家平台企业共同发起“金火焰”奖餐饮造星计划,旨在通过全生态的力量打造餐饮企业创业和发展明星,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会议围绕“金火焰”奖爆出两大亮点:一是影视巨星曾志伟领衔,用明星与娱乐手段帮助餐饮创业企业打造自己的超级单品、超级IP,打造中国的世界级餐饮品牌;二是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宏文宣布推出“金火焰K+金融助推计划”,释放10亿元红利,扶持优秀餐饮企业,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对100家优质企业、每家平均提供1000万元的供应链资金支持,共建中国餐饮生态。

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市场整合

“未来30年是大众化、品牌化、连锁化餐饮的天下,而标准化、工业化、资本化也是大势所趋。”在中国餐饮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宏文在演讲时说,如何在竞争日渐激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前提下,确确实实帮助到餐饮企业,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国餐饮业迎来迅猛发展的新时代,2015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后,今年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据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日前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9%,预计全年将超3.5万亿元。

但是,受食材、人工、能源、房租等成本不断增高的影响,餐饮企业的盈利水平在逐渐降低;尤其是面对互联网浪潮和新的经济形势、消费升级等的冲击,餐饮业在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市场格局的整合。

流动性不足是连锁餐饮企业的大门槛

要连锁、要发展、要升级,需要一个好的团队,需要踩准趋势,需要高效率的供应链,更离不开的是发展所需要的钱!

美团点评副总裁吴茂林在大会现场发布数据报告《数读餐饮:我们的信心来自何处》,首次披露2017年餐饮老板信心指数为129.1,即餐饮老板对未来持适度乐观态度,且超过50%的餐饮企业存在金融服务需求,但需求强烈且在推进中的仅占8%。

连锁企业大多用沉淀的资金用于扩展开店,但新店投入动辄几百、上千万,且回报周期长,如果经营不善,没有产生新的现金流,就会遭遇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的大门槛——流动性不足。

“金融将推动餐饮业从原始的四轮马车时代进入金融蒸汽机时代,”在中国餐饮互联网高峰论坛的“新金融·新餐饮”分论坛,筷来财联合创始人孟泽在演讲中这样比喻。在连锁餐饮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净利越来越薄的前提下,通过金融杠杆的力量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开店速度,改善餐饮经营现金流的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甚至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餐饮企业需要钱,但不是所有的钱都合适。孟泽认为,股权资本、众筹、供应链金融等都在追捧餐饮业,如何借助金融杠杆的力量,使用聪明的钱帮助企业发展成为餐饮人面对的新课题。

餐饮企业需要聪明的钱

什么是聪明的钱?“就是不仅能契合餐饮实际经营特征,而且能匹配餐饮行业的流动性不足,按需提供,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用可停。”李宏文先生在上午的演讲中也对聪明的钱进行了阐释。

餐饮企业拥有可观的现金流,如何借助专业的金融服务沉淀自身的资金即是发展用途,也是安全垫!相较安全的资金使用方法是用自有的资金加金融服务杠杆做列后,用杠杆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做发展,餐饮企业可实现金融和实体发展的两不误。

事实上,筷来财创新一套专属于餐饮人的金融解决方案,就符合上述“聪明”标准——包括一系列免费企业级SaaS服务系统和创新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来一站式满足餐饮企业各种金融需求。

据了解,去年9月开始,筷来财贴合餐饮采购和扩张需求,推出供应链金融“现结代付”业务,代替企业支付采购货款,做到小额多批支付,一方面解决餐饮企业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解决了历史账期导致的高成本问题。

孟泽也在采访中表示,一年多以来,筷来财服务的餐饮品牌门店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汕锦记,在5个月内,借助筷来财的金融服务,从5家门店迅速扩展到38家,成为餐饮业2016年最火热的品牌之一。

知名餐饮品牌麻辣诱惑2014年上线“麻小外卖”,2015年成为小龙虾北京市场第一,2016年单品年入4个亿。董事长韩东在论坛演讲中称,与筷来财的合作,获得资金门槛低,使用周期长,付款压力小,而且现结带来采购价格下降,形成采购优势,为公司现阶段新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供应链建设不是单靠自己就能做好的,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储存和运输我们和宇培集团合作,资金我们与筷来财合作。”旗下品牌直营+加盟门店已达80余家的深海餐饮集团,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型,董事长孙志刚说,通过筷来财的供应链金融代付,缓解了公司资金占用的压力,降低了采购成本,保障产品供应的品质和及时性。“而且,由于对供应商‘不欠款’,集团与15家主要供应商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供应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