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寻找大米的“古早味”

2016-10-08 12:19:48     来源:     编辑: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相当悠久,河姆渡遗址上曾发现储藏量逾120吨的稻谷,这些稻谷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籼稻、粳稻都有,且属人工栽培。当时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已经普遍使用陶甑。甑相当于现代的蒸锅,开始是单用,后来便和鬲合用。上部为甑,下部为鬲,置水,中间加隔,同时可蒸两种食物。在商和西周时,甑、鬲铸为一体,名甗(yǎn),其具圆形,侈口(口沿外撇)有两直耳。

当时,中国流行使用甑所炊煮的“蒸饭”:使用先把米下锅中煮一下,等到半熟时再捞出来放进蒸锅(甑)中的箪子上,蒸熟。这种蒸饭在先秦时很流行,《诗经·大雅》中的《泂酌》一诗,开头就描写了时人做蒸饭的情形:“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意思是,远远的取那活水,那儿舀,这儿倒,蒸米饭真是好。

从商朝开始,用于米饭炊煮的器具,主要是鬲这种造型颇具特色的炊具,鬲(念作lì)。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作国名和姓时念gé)。鬲有陶制鬲和青铜鬲。鬲的结构科学,又便于实用,故在我国古代曾普遍流行,历时久远。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一直从商代流行至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甑、鬲可以分合,直耳变为两侧附耳。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四足、两耳、方形等制形。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吃得最多的米饭不再是蒸饭,而是一种“干饭”。这种干饭与现代一些地方将区别于粥的米饭说成的干饭,完全不一样,是真正的干饭——晒干没水份的饭。秦汉时的干饭又称为“糒”干饭的制作方法是:将做熟的米饭晒成干饭。当然,这种干饭并不一定要用大米来做,小麦也可以。干饭做好后一般放在陶罐一类盛器中,随食随取。吃时把干饭投放进汤水中,这叫“飧”;如果是米与大豆一起制作出来的干饭,称为“糗”。因为糗与糒两种食物形态差不多,往往并称为“糗糒”。飧食,实际就是水泡饭。

魏晋时,中国最著名的大米是“新城粳稻米”,这种粳米做饭时,飘出的饭香五里外都能闻到。时人做米饭的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米要精选细淘,用甑蒸而不能用铛炙,这样烹饪出的米饭才能色香味俱全。白米饭是用精米做出来的上好米饭,受到魏晋人的推崇。而让较差的杂色米做出白米饭的味道,是时人的创新。《齐民要术·飧饭》记载有“治早稻赤米令饭白法”:不论冬夏,都用温热水浸米,泡约一顿饭功夫后再用手搓;水冷后倒掉,再用冷水淘,再搓,直到米发白为止。这样淘洗做出的饭,“饭色洁白,无异清流之米。”

隋唐以后,古代米饭吃法与现代几无不同,特别在宋代,米饭的吃法最为丰富,宋人喜欢用米与其他食材一起做饭,根据配料的不同,有青精饭、蟠桃饭、金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蓬饭、石髓饭、大骨饭、淅米饭……而从这以后,炊煮米饭的器具越来越精致,然而一直使用甑蒸至新世纪。

随着日本发明了电饭煲,改革开放后也开始引入了中国,从最早的纯煮饭功能,到定时设置,直至自动煮熟。电饭煲这一最为基础的厨具,智能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今,人们对米饭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基本的生熟,不同地域的人对米饭口感的喜好也会不同;水的沸点也会因城市海拔及气压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今,米家压力IH电饭煲不仅能够根据用户操作数据自动分析地区口感偏好,更能自动识别当前烹饪城市所在海拔高度,并根据分析数据自动调整烹饪程序,精准调控烹饪过程中的压力大小、温度高低及沸腾时长,确保煮出的米饭更加符合用户的口味,将米饭炊具这一最基本的厨房用品,做到了最为智能的程度。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