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中华街道“三举措”加强老城区场地设施建设

    城市街道社区地处闹市区,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极为有限,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实际问题?厦门思明区中华街道实行“退市还民、改建广场、平战结合”三大措施,在闹市区挤出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打造老人活动天堂,改建新建一批街心公园和老人健身活动场所,走出了一条老城市街道社区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的新路子。这一做法得到了厦门市老体协黄杰成主席到中华街道调研时的高度赞扬,点赞说:“吴成灶书记汇报如数家珍,可见街道党政重视创建康乐家园的用心程度”。

  中华街道下设6个社区,总人口4.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981人,约占总人口的17%。目前,街道老年人常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有5810人,老年体育人口达72.8%。近年来,中华街道把创建康乐家园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社会工程,认真贯彻国家12部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区开展创建“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六有”标准,重视健身家园谋划,敢于开展特色创建,有效解决老城区场地设施缺乏的实际问题,在仅有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新增、新建改建一批街心公园和老人健身活动间,每年投入经费17万元,用于街道和6个社区购买体育设施、器材、设备,聘请教练、老师、室内场地管理人员,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骨干培训和交流展示活动,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基层“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实际工作中。

  一、退市还民,开辟室内活动空间。一是新建街道老人活动中心。为了 “把最好的资源和服务给群众”,中华街道腾出了一幢面积2500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园空间,放弃年收入约1500万元的经济效益,新建集体育健身室、排舞娱乐厅、绿色网吧、心理咨询、康乐讲堂、邻里互助促进会为一体的老人活动中心,退市还民,开辟新的老年活动空间,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强老年人群众的获得感。二是打造社区老人活动天堂。改造旧厂房,变废为宝,将位于金新河16号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旧厂房改建成为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室、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电脑室,教育培训室,手工制作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中华街道的社区老年人免费提供室内体育活动、体育健身、康复训练、养生咨询、康乐讲堂等各类老人服务。

  二、改建广场,拓宽室外活动场地。近年来,中华街道通过深入居民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掌握老年人急需,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重视老年室外活动场地科学规划建设,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改造建设江夏堂状元文化活动广场、侨批文化活动广场、同文顶健身公园、天一楼健身小广场、古城西路街心公园,靖山路街心公园等面积4000多平方米,加大力度,拆除违章建筑、拆除危房,清除死角垃圾,实施透绿、透光、透气、透景改造,给老年群众带来体育健身福音,为喜欢晨练、跳广场舞的老年朋友提供了更为舒适、便捷、广阔的活动舞台。

  三、平战结合,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中华街道通过采取“平战结合”模式,大力推进军地共建,加强街道与厦门市人防办合作,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共建共享的职责、权益、义务、管理制度,开发建设鸿山防空洞3000多平方米活动场地,设置划分排舞训练厅、健身辅导站、太极拳剑训练场等五个多功能活动场所。使冬暖夏凉的战时防空洞成为平时辖区老人可以进出的健身活动空间。中华街道想方设法,多措并举,不断改善老城区狭小、拥挤的空间格局,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中华街道重视场地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了老年体育健身队伍发展壮大。目前,中华街道老年体育健身队伍已发展有12支,成员350人,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22人,老年体育志愿者150人,健身活动内容涉及柔力球、太极拳、气排球等12个项目。街道老年体育辅导员常年在街道老年活动中心及各社区老人活动室免费组织老年人体育训练和教学,积极推广普及老年健身项目,促使老年健身活动常态化。社区各类体育健身队伍还积极参加市、区级的比赛,如柔力球队和气排球队都代表街道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2017-01-03 11:00:24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