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为何叫“盏”,不叫“碗

中国人好茶,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炎帝尝百草”,而“茶能解之”更体现出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茶而生的,就是各大的茶皿器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茶文化一直伴随而行,茶具因此也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茶具在历代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都会有所差异,其中以近年来重新兴起的“建盏”为例,曾经也是宋朝时期称霸一时,为帝王所代言的流行茶具。

然而,“建盏”中的“盏”,究竟有啥含义?“盏”所表示的,又是什么样的茶皿?

事实上,茶与酒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遥远的古代,茶并没有占据主流位置时,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与酒皿、食物器皿混为使用。

自进入秦汉之后,茶的地位越发提高,才逐渐所形成自己的器皿。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在宋朝之前,古人把盛茶的器皿称之为“碗”、“瓯”,正如著名诗人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的。

其中以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想东游五十韵》、《山路偶兴》、《招韬光禅师》等著名的诗作最为盛名,更有是茶如命的说法。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为主,讲求的是茶汤的色泽与变化,为此茶皿具有碗口口径大、矮小的特点,喝茶如喝酒,一样具有大碗豪饮之风,也与早期民风开放、社会包容性广等软性因素有关。

然而,当发展到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从粗犷慢慢地转变为内敛、沉稳、儒雅、精致,而斗茶风气盛行,让传统的低矮茶碗无法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求。

以苏东坡《送南屏谦师》的“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为例,更出现了“茶碗”转变为“茶盏”一说。更以建阳生产的建盏为主流茶盏。

茶之清澈见底,白沫消散,想要更好地体味到斗茶之乐趣,自然需要寻找更为合适的釉面来衬托。

复杂的纹路,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都为建盏谋得一席之位,甚至为了追求更高深的茶理,在佛教盛行之下,建盏千变万化,无法实现究极的完美的自然缺陷,也成为部分文理哲学家门探索的一大道具。

为此,把建盏与佛理相互串联起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当然,受到当时的理学思想的影响,建盏更注重秀丽之感。区别于唐朝时期的豪放与张扬,茶碗更显大气与豪迈之情,建盏更多突显的是宋朝的收敛与节制的社会风气。

到了明朝时期,茶皿已经逐步更换为“茶杯”,它的杯口更小,整体造型更加精致,小巧玲珑,袖珍的设计,与当时的闭关锁国、封闭的社会风气相互映射。

从茶碗到建盏到茶杯,看着茶皿的变迁,也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个个时代在不断低更替。

直到今天,讲究多元化的社会风潮中,我们既能够享受到唐人的豪迈与不羁,宋人的儒雅而内敛,明清人的精致和细致,你又更加欣赏哪一个朝代的茶皿呢?(版权归盏事福建公众号所有,图片源于微信号:fjbzj520)

2017-09-21 10:01:54         来源:海峡风     编辑:bj001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v 建盏为何叫“盏”,不叫“碗 2017-09-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