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现代发展史上,纵观各个大国的崛起,不难发现,制造业不仅是立国之本,更是兴国之器。制造业的命运“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和医疗体系的总体面貌”,美国有学者曾这样表述制造业的重要性。
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低位徘徊,世界经济疲软症状继续向中国传导。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一路跌到2015年的6.9%。受此影响,许多行业巨头都出现业绩下滑:食品饮料、女鞋、奢侈品……再看互联网市场,O2O泡沫破裂,资本市场进入寒冬。
一方面,中国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同时,伴随中产阶级崛起,需求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式微。由于过度刺激需求和加大投资,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随之出现。有国外专家曾表示,要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至少还需要两年。如何补齐短板,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
日前,在江苏海安,由南通日报社、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华网·江苏、海迅集团举办的的《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高峰论坛暨海迅集团30周年庆典》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等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产融结合、多维整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啃下“经济下行”硬骨头,要靠制造业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历数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以扎实强大的制造业为支撑,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造血系统,事关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在当前世界制造业格局中,中国尚处于第三位,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位于第一,包括欧盟、日本在内的高端制造身处第二梯队,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中低端制造处于第三梯队,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的进阶空间。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想啃下“经济下行”这块硬骨头,关键还要看制造业。但受市场变化、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创新能力弱、转型升级慢……在此背景下,力图破解发展瓶颈,提高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
制造业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和实验室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遇到了进退维谷的状态:一方面拥有近14亿人的消费需求带来无可比拟的巨大市场,但中国制造却鲜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中高端产品;另一方面,国人涌出国门扫货,日本马桶盖、澳洲奶粉、韩国化妆品,都纷纷绕开中国制造。中国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即供给的不是消费者想要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质量却不高;短期需求能够满足,中长期供给能力却不够。
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中国制造业别无选择,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和质量提升,尽快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智能制造、品效兼优的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供给侧改革即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能源等要素入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标,进而实现从“速度发展”到“质量发展”的整体转变。
在供给侧改革的要素中科技供给是重点,制度供给是核心。这其中技术供给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制造业是技术供给的源泉和技术改革的实验室。2016年以来社会热议供给侧改革和制造业升级。春江水暖鸭先知,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率先开展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探索,海迅集团便是其中一例。
供给侧改革典范——海迅集团
海迅集团是一家涉足电梯部件、铁路器材、金融服务、农业服务和生态能源的制造业典型代表企业。1986年,海迅诞生在海陵大地,从此,创新一直是海迅成长途中的主旋律。海迅是电梯核心部件的研发者,电梯平衡补偿链的开发成功,让海迅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为迅达、奥的斯、通力、日立、三菱等世界著名电梯巨头提供配套服务。海迅是轨道安全的保障者,1998年进军铁路市场,海迅成为同业中拥有生产资质最全的厂家。产品从国铁、地铁到高铁,从亚非到欧美。海迅是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成立科技小贷,是海迅突破、更是为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要而动。海迅是生态环保的引领者,2014年进军生态能源,参股理昂新能源,助推国家生态环境再生资源利用全产业链布局。
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指出:此次借助企业成立30周年的契机,海迅集团承办《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高峰论坛暨海迅集团30周年庆典》,分享自身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经验和思考——顺势而为、多维整合,构建产融生态系统,追求科技创新,整合产业和金融,形成生态链,构建上市企业孵化平台,形成海迅系产业集群。海迅的制造业转型战略将通过四条路径进行实现:
一,坚持技术创新,创科技海迅。海迅集团积极拥抱工业4.0,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通过技改投入、项目嫁接,完成集团由部件向终端产品的转型升级;“互联网+铁路器材”、“互联网+电梯部件”,参与“一带一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扩大销售;以机代人,全面实施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工厂建设,组建企业研究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以工匠精神,供给优质产品;追求品质工艺,塑造“海迅品质”形象,争做“大国工匠”。浮躁做不好制造业,抱朴守拙,海迅立志做制造业里的手艺人。
三,拓宽金融业务范围,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借助新三板和主板上市推进资本运作,在信贷领域大力发展投资与金融租赁两大职能,为构建企业上市孵化平台提供金融保障体系,形成海迅系产业集群。
四,以环保生态理念,实现新科技+新工艺+新环保+新金融+新业态+……资源整合共生共荣,创新企业升级,构筑生态海迅。
关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海迅集团给出的答案是:秉持初心,用工匠精神继续创新制造工艺、提高制造标准,同时运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制造效率、刺激创新。借助金融的力量撬动转型升级,顺势而为,整合产业和金融资源,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企业孵化平台。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