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千里参加联 通秋交会:运营商与手机新贵或牵手

2016-11-11 13:38:13     来源:     编辑:bj001    

11月3日,中国联 通通信信息终端秋季交易会在青岛召开。秋交会现场大佬咸集,联 通集团王晓初、腾 讯马化腾、百 度李彦宏、保千里打令唐德川、31个省联 通分公司总经理及高通的高层悉数至现场,该大会逼格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国内三大运营厂商之一的中国联 通,在整个智能机的普及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智能机市场方兴未艾之际,在三大运营商和国产终端厂商的共同努力下,打破了移 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终端瓶颈,迅速扩大了移 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从而繁荣了这个产业。那时抓住与运营商合作确实是王道,如今做的很好的手机厂商,在那几年都跟运营商有密切的配合,可以说都是“一块打江山的生死搭档”。

如此行业盛事,出席该次大会的均为行业资深厂商,只有保千里旗下的打令VR手机是手机行业的“小鲜肉”,作为全球首款VR手机,受邀出席如此盛会并且与华为手机、OPPO、乐视等众多行业老面孔同台竞技,又是如何做到的那?其背后又折射出哪些信号?

行业新贵VR手机受宠

前两年,由于运营商终端策略调整,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让高度依赖运营商渠道的“中华酷联”解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手机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然而,运营商渠道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实际上,尽管运营商终端策略调整让一味想着吃运营商补贴饭的手机厂商式微,但却并不能否定运营商渠道本身的价值。

首先,渠道运营商作为官方国企平台,背书意义重大。新贵手机品牌获得运营商青睐,代表着行业权威的认可,是自身实力的一种展示,可借此让用户增强用户品牌的信任感。用户需要强大的信任感可提高手机品牌的整体的转换率。保千里虽然初次进军手机行业,但技术功底过硬,保千里打令VR手机能够实现360 °全维度球形全景拍摄,视角随动显示,能够突破平面界限,还原现实空间场景,带来沉浸式娱乐和体验,是一款可以运用到百行百业的智能终端,技术实力领跑行业。

其次,运营商是“流量拉升神器”。随着oppo、vivo的崛起,线下渠道成了香饽饽,一度鼓吹互联网营 销的小米也开始开拓线下门店,运营商线下门店众多,与之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另外运营商迎合行业趋势。为了拓展更多的优质用户,联 通等通讯运营商一直都非常热衷与具有颠覆意义、符合时代潮流的手机新品合作。譬如,前几年音乐手机风靡,运营商跟许多主打音乐的手机深度合作,比如步步高音乐手机等,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消费时尚,拍照手机刚刚问世之初,又重点支持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机,如今国产机创新乏力,保千里VR手机作为全球第一部VR手机,可进行360°全维度球形全景拍摄,同时能在VR拍摄和2D平面拍摄之间自由切换,且能够对拍摄的VR照片进行实时预览、编辑及分享,给用户带来沉浸式娱乐和超凡体验。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运营商的终端补贴在下降,但运营商获取用户、对于4G网络质量的提升和覆盖的加强,对创新的引领,这种愿望没有减弱,保千里出席秋交会对联 通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双方互利共赢。

当然,保千里重磅出席秋交会,一次短暂的邂逅,预示着双方可能即将合作,共同开启一段新的篇章。

渠道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不管保千里打令手机与联 通是否合作,对国产机厂商来讲,运营商渠道都只是众多渠道的一种,保千里虽为行业新人,但也深谙此理,在与中国联 通邂逅的同时,也在谋求更多的渠道合作,展会期间,保千里与众多知名手机厂商及渠道商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未来可能开展的深度合作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推动合作共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品牌传播日趋多元化,销售也是这样,多个平台建立渠道销售才是王道,单纯的依靠某一个平台,风险高不少而且品牌曝光也少。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或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用户未来都会选择。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用户在线上渠道解决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问题,通过身边人、社交等渠道反馈认知最终下单;另一种则是在线上渠道认知之后,直接去线下渠道完成体验和购买,而这时线下渠道的增值服务会提升用户对手机品牌的粘性和价值的转换,而这也是众多手机品牌目前所期望的由硬件向软件服务转型。

从手机实际销售环节来看,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消费理解已从性价比逐渐转向追求高品质,并期望更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增值服务,而线下渠道零距离的产品体验、和面对面的售后保障相比线上渠道很好的迎合了这一点。尤其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手机品牌特别是互联网品牌开始纷纷回归线下渠道,这种趋势在今年更为明显,厂商纷纷从线上向线下实体店下沉,自建渠道或者争取第三方合作。

因此,多渠道并重,对于当下的手机品牌而言,是一个理性的选择,相信初入手机行业的保千里已经看到这个趋势。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