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星巴克在中国推出了4款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偏好的瓶装星冰乐产品,将超市、便利店及电商作为重点渠道。近期星巴克动作频频,不仅增加新餐品,还有传闻将与百度外卖合作。
星巴克全球业绩出现两级分化,在其最大市场美洲市场增长强劲,但在中国和欧洲却并非如此。截止今年6月份财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同店销售增长7%,低于整体营收增长的17.5%。一方面是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却是即饮咖啡市场快速增长的诱惑。根据2014年欧睿调研显示,未来三年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将到15%以上。显然,星巴克不想错过。这是大多数企业,无论外企还是国企,非常熟悉和擅长的企业经营战略。做某一产品起家(现磨咖啡),为求增长,逐步扩充到其他产品(即饮咖啡、咖啡饮料、饮料等等),越做越多,慢慢地离最初的原来渐行渐远。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手机产品起家,扩展到今天产品无数。随着产品的增多,整体销售额的确在增长,但主营产品利润和销售却开始下滑。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7100万部;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萎缩5%,在全球手机市场的排名跌出前5,利润更是越来越差,小米已逐渐露出颓势。小米的移动电源、插线板、电饭煲等等延伸产品,不仅不能救小米,反而会加速小米的衰败,小米步恒大冰泉、恒大粮油后程指日可待。
星巴克会是个例外吗?这取决于星巴克接下来的战略。
图片提供(时学士)如果星巴克走出即饮咖啡的一步后,持续延伸,逐渐将产品扩展到咖啡饮料,然后是饮料系列,再然后是面包食品系列,进而扩展到全食品系列;未来我们可以在各种消费场景,专卖店、超市、外卖等地,看到各种各样的星巴克。那恭喜,又一个“小米”诞生了。 说一家杭州的小企业,甘其食包子铺。坚持只做外卖,从每天每店1000多元经过短短1年,销售额就上升到5000多元;门店数从20家迅速增加至100余家,销售额从3000多万猛增至1亿多元,经济效益显著且收益良好;品牌价值也由4800万元上升到近3亿元,从鲜为人知到杭州包子铺第一品牌,实现了小企业的品牌大逆袭。找准定位、聚焦发力是其成功的秘诀。
图片提供(时学士)伟大的品牌都是简单的。可口就是可乐,英特尔就是芯片,百度就是中文搜索,顺丰就是快递……做多得到就少,做少得到就多。经营企业,打造品牌,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你一定要读懂和理解这一句话: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星巴克未来如何,既取决于它的战略,同时也基于竞争对手的战略。且行且看吧,真为星巴克捏把汗。(时学士)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