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公务员到“商海弄潮儿”,从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到集团公司的“舵手”,黄明华的创业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
自信儒雅、乐观豪放是黄明华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黄明华十分健谈,有种自然的亲和力,与其交谈轻松愉悦。在黄明华的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公益。在他的眼中,评价一个人,要看是否有爱心,是否诚心尽力去奉献爱。在他的心中,仁爱,是为人之本,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013年,黄明华“掌门”的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被合肥市文明办和合肥市关工委多次评为关心下一代的企业示范单位,黄明华本人也被获得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他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家。
倡导公益文化
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家长”。在员工眼里,与其说黄明华是董事长,还不如说他是“家长”更合适。
“关心员工要像关心家人一样。只有像对待家人般地对待员工,企业才会有家的凝聚力,员工才不会感觉自己是没有使命感的打工仔。” 黄明华说,关爱员工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公司新建了员工食堂,免费提供午餐,每逢员工生日,董事长均安排生日礼金200元和亲笔短信予以慰问,安排员工年休假,员工探望父母报销往返差旅费。每年还对企业员工家庭子女留守、流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随时关注和解决员工困难。同时,还设立员工子女奖学金;对考入重点院校本科专业的员工子女给予奖励,其中被录取为国家‘211工程’院校及以上的本科专业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黄明华娓娓道来。
此外,公司还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忠诚骨干员工,每个月都会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每月之星在”的评选。“对优秀的员工舍得给位置,同时也舍得给待遇。”黄明华用人理念就是,只要有过硬的人品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会打破正常用人格局,能担什么位置就把他推到什么位置上,甚至是分公司的总经理和公司的高管。同时,也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在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高管的年薪一般都在二三十万元。
书写创业传奇
黄明华先后三度下海,他的创业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
聊起创业,黄明华感慨万千。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明华,最初在家乡的政府部门任职。那时,黄明华每月工资只有56.5元,扣除三餐饭菜,余下30块钱只够外祖母治病,经济非常拮据,时常捉襟见肘。
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境遇, 1993年,黄明华在老师引荐下去了南方,发挥自己的专长。黄明华第一次做生意十分小心谨慎,他从市场调查开始,归类整理信息,分析市场行情,比较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接手一笔蚕丝生意。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于蚕丝的产地、质量、价格等进行的反复比较,成交后挣得20万元。
黄明华从一个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公职人员,一下子迈入富翁行列。在当时,一个万元户都让人赞不绝口,一下子赚了20万的黄明华,在周围的人们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整个镇子都为之“沸腾”了。“那时合肥还没有开发房地产,我们镇上的二手门面房才1000元一间,猪肉0.98元一斤。” 黄明华说。
有人称赞黄明华有知识、有胆量、有本事,也有人嫉妒,认为黄明华走了“狗屎运”,而黄明华本人则谦虚地表示只是“误打误撞。”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黄明华对做生意信心更足了。1999年,他二度下海,调整思路,放远目光,扩大范围,占领市场,先后往返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各大城市,建立了巢湖华盛苗圃公司,这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初步原始积累,获利200万元。
2006年响应组织号召,黄明华三度下海,创建了安徽省华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从此步入正轨,每年产值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14年6月份,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徽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植入创新灵魂
黄明华是一位将“创新”植入企业灵魂的人。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升华、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年投入400多万元,用于科技创新。公司在三D雕塑打印、屋面种植结构、生态修复、园林器具、软件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目前,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共33项,公司也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黄明华如数家珍。
此外,公司还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推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管理构架中引进了VIS和ERP管理系统,引入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上海上知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为公司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工作标准、流程设计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成为省内先行引入专业咨询机构的园林公司,从科学的角度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创新使企业“永葆青春”。10年来,公司的业务从安徽走向全国,先后承担过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朝阳公园、上海南汇国际假日广场景观绿化、合肥新桥机场高流湖景观工程、山东滕州高铁片区城市综合体大型市政景观工程等省内外重点园林市政工程共460项。其中,获得“黄山杯”、“园林杯”、 “庐州杯”、“广玉兰奖”等优良工程达138项。
“我们是安徽省同时拥有国家园林绿化壹级资质、市政公用总承包贰级资质、园林古建筑贰级资质、城市及道路照明贰级资质、装饰装修和幕墙贰级资质、风景园林设计乙级资质和水利水电总承包叁级资质企业。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园林50强企业;被合肥市授予‘先进单位’和‘优秀企业’称号。” 黄明华自信地说。
勇担社会责任
熟知黄明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在黄明华看来,企业发展和关爱公益,并非相互矛盾。抓关爱促进发展、以发展提升关爱,企业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回报社会,就如同绿叶与根的情谊。
黄明华出生在庐江县棋盘山脚下、黄陂湖西边的一个偏僻小乡村里,是家中的长子。由于家境的窘迫和生活的压力,黄明华从小就担起了辅助父母养家的重担。他饱尝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白天上学,晚上做活,只为减少家庭的负担。
苦难是一笔财富。挣扎于贫困之中的黄明华发奋读书,立志用知识来改变家乡父老乡亲的穷苦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做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苦难的经历使黄明华对承担社会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公司从创立第一天起,就注重扶贫济困,每年都会拿出3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各种公益事业。“自2007年以来,公司用于捐资助学方面的资金达210多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子。我们会不定期慰问一些敬老院的老人、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大学生,公司更是大力支持。在创立肥西大学生创业园的时候,我们一次性资助20万元,受到了时任合肥市组织部部长凌云的高度赞誉。” 黄明华告诉记者。
黄明华对贫困学子总是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牵挂。“只有知识可以改变他们命运,今后公司将逐年增加捐资助学方面的支出,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学习和创业,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黄明华表示。
描绘发展蓝图
如何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成功企业家?前不久被聘为“千名徽商辅导万家在皖企业”五年行动导师的黄明华给出的答案是:要有大的格局和胸怀。
“企业能做多大,离不开企业家的格局。这里说的格局,是指经验、学习和眼光。” 黄明华说,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如果不学习,不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所从事行业领域的创新做法,就不能引领企业发展壮大。给创业者一杯水,导师必须一桶水,要在辅导中学习,在辅导中提升,适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为创业者示范,为促进徽商的复兴作出新贡献。
如今的“中徽园林”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2008年经营合同产值仅2000万元,2015年已达7亿元。公司足迹已遍布全国16个省市和地区,目前正着眼于走出国门,到世界领域里开疆辟土,寻求共同发展。” 黄明华介绍道。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融资支持。“今年5月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和安徽省海绵城市协会筹备成立,我公司是主要发起人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启动,开启生态园林一万亿以上的市场空间。”黄明华告诉记者。
“生态环保领域将是今后国家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国家财政资金的主要投向,这将为园林生态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浪潮。”放眼公司的未来,黄明华说,希望能打造一个园林、生态、环保的综合性绿色生态产业链企业,争取在2019年前后登录A股市场,进入全国一流园林企业行列。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