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中国创新城市中的闪亮坐标,实力超群。
它们是地理概念上的“小区”,却是创新创业版图上的“大国”。
它们作为城市中的行政区域,正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创新资源和政策高度集聚的创新高地。
近日,2016年《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深圳南山区、北京海淀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位列三甲,这三个区域无论从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品的数量,还是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在区域孵化能力各项指标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南山、海淀和浦东三强争雄,它们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前景如何?各自的核心优势和特色在哪里?下面,我们和您共同解读《报告》中各项指标数据所蕴含的秘密。
南山区:创新之路,让企业“领跑”!
南山,万众创新、创业的江湖很热闹。
在深圳版图,南山面积只占1/10,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呈现蔚为壮观的盛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52亿元,每万人专利授权数达到242.47件/万人,国内上市的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70家……南山的创新不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而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报告》显示,在区域孵化能力4大指标得分上,南山区孵化成果和孵化企业两项指标得分分别达到72.00分和68.77分,均位居首位且优势明显。这两个指标充分反映出南山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模式的优越性。相比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化难的问题,企业孵化成果的效率要高得多。
据《报告》统计,南山区的每万人专利授权数达到242.47件/万人,专利密度远远高于第二位的杭州滨江区(191.6件/万人)和第三位的西安雁塔区(109.8件/万人)。在孵化企业指标上,南山区创新企业的高度集聚态势已经形成。到2016年3月,南山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41家,其中上市公司达到11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0家,约占总数的62%。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方面,南山区也以4152亿元稳居榜首。除了腾讯、中兴等一批巨型创新企业外,南山区还拥有着大疆、迈瑞等大量的行业领先者,以及海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企业研发水平上的优势较为明显。
“三来一补”的加工、模仿模式,让深圳曾有“山寨之都”的称号,但也孕育了产业配套环境。产业链是深圳的优势,而南山区发挥企业链、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和生态链融合的优势,打造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创新型经济增长点的经验值得借鉴。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指出,多年代工学习成长的过程,让区域积累了原始的资本和技术。“等到积累的程度由量变到质变之后,就产生了自主创新能力,这种优势是很多地方不具备的。”
2006年,汪滔拉上几个同学在深圳一所公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10年后,大疆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了近100倍,创造了消费级无人机这一新兴行业,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名企非一夜涌现,大疆创新副总裁、公关总监王帆表示,立足深圳南山、背靠珠三角这一供应链成熟的产业区域,是大疆能够以最快速度、合适成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终端产品并送往世界各地的先天优势。这使得大疆能将无人机多项关键技术整合起来并保持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位。
大疆只有一个,不过在南山,像大疆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胜枚举。在电子信息、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南山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机构,光峰光电、柔宇科技等一批研发驱动型企业,正成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走在世界科技创新的时代前沿。这些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企业间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又形成企业链。凭借完善的企业链条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南山区成为企业最理想的“栖息地”。
2016年9月12日,全国双创周在南山拉开序幕,世界创新创业的风向标指向了深圳南山。
把握住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南山在创新路上的潜力还远远未见尽头。在外界热议深圳南山、北京海淀、上海浦东谁是“中国硅谷”之时,南山区已经瞄准更高的目标:世界级创新之都。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入选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借势发布《深圳市南山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勾画出南山区“一谷引领、三区叠加、六片拓展、多园支撑”的发展思路,打造“1 3 6 N”的双创空间布局。南山未来将多层次、全方位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实施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提前布局一批颠覆性的“黑科技”,支持企业向创新“无人区”进军。实施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潜力大、商业模式新的高科技企业。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在区党代会作报告时更明确表示:南山将打造成为世界级创新之都、现代化宜居之城、国际化魅力之湾。
科技、产业“创新”是南山发展核心竞争力,“宜居”彰显南山融生产、生活和生态一体的优越环境,魅力则来自南山具有国际化特色和创新城市特质的景观。
海淀区:重度服务+精确孵化,走进众创4.0时代
众创空间数量海淀区遥遥领先,然而,领先的并不仅仅是数量。
北京,一座被贴满了创业标签的城市,而全北京90%的孵化器都在海淀区。从《报告》孵化平台指标排名看,海淀区得分最高,达68.00分。这个分数将其他区远远抛在身后,高于第二名的南山区、第三名的洪山区以及第四名的天津滨海新区超过5分。
根据科技部2015年和2016年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统计得出北京海淀区以78个众创空间高居榜首。
随着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如今已有超过1.6万家众创空间在全国各地“开花”。根据业界权威专家介绍,当前,我国各种以孵化器为名号的众创空间,已经从初级阶段的那些以场地出租为特征的孵化器1.0版,升级到提供场地、财务和人力资源等基础服务孵化器2.0版,和以“场地+深度服务+投资”为商业模式的孵化器3.0版。目前,最为业界津津乐道,并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将是“重度服务+精确孵化”孵化器4.0版——以自带生产线和实验室为主要特征,并配以自由基金+开放式基金予以对接。除基础服务和投融资对接,还在充分了解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大企业生态,引领创新,进而协助入住企业展开产品打磨和市场加速等。
海淀区“中关村创客小镇”,预定今年年底开园。这是海淀区在先后打造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智造大街之后,再次发力,全新布局双创生态。它以“重度服务+精确孵化”为特征,藉由独特的社区型创新创业业态,被业界视为孵化器4.0时代的标杆。
“每周都有一、二十家创业团队受邀到场展开复审路演,经过专家评审导师打分,符合评价指标的创业团队方可进驻。” 中关村创客小镇首席市场官刁建明表示。据介绍,要想入驻中关村创客小镇,需要先提交商业计划书,再经由5-7名创业导师、技术专家、投资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队,对提出入驻申请创业团队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技术优势、投资回报等方面综合考评并打分,超过80分的项目才能入驻,从而确保中关村创客小镇创业平台的高端属性以及精确孵化项目的含金量。
此外,社区咖啡馆、酒吧、餐饮、食堂、便利店、银行、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全面满足创客“创业+生活+社交”息息相关的日常需求。足不出区生意与生活两全其美的共享模式,将有效降低创业、生活成本,免去因通勤拥堵带来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创客全身心全精力投入到创业与生活中来,实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除众创空间之外,海淀区在国家高端研究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等指标上也明显领先,北京的政治地缘优势是原因之一。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北京的辖区,国家大量创新资源的投入使得海淀区成为了拥有高级研发平台数量最多的地方,研发基础非常雄厚。截至2015年,海淀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145个,是第二名北京朝阳区的四倍,第十名上海徐汇区的13倍。同时,不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位于海淀区,大量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云集于此,使之成为我国科教资源和创新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上海浦东新区:各施所长,“拼”出未来发展“亮点组合”
浦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报告》从得分排名看,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徐汇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滨江区等地区综合得分均超过平均分。 这几个区域均位于长三角,共同构成了长三角创新孵化高地。从单项指标得分来看,它们在孵化指标上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徐汇区、杨浦区三区在孵化企业指标排名分列3、4、5位,聚合效应明显,对于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上海徐汇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在孵化人才指标位居前两位,前者在每十万人国家级千人计划人数领跑全国,反映该区域高端创新人才的规模巨大,后者在“每十万人社会大专以上人口”这个指标优势明显,显示该区域社会后备创新人才储备最丰。
上海浦东新区在孵化企业指标上有一定优势。这与上海优越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存在较大的关系,创新企业相对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同时,众创空间不仅在上海迅速发展,也在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创业活动频繁、创客聚集度高的地区与城市迅速兴起。
投融资是上海浦东、徐科等区域创业服务的最大亮点。依托于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成熟的产业体系,区内有大量的众创空间能够提供投融资服务。这从《报告》中“企业平均上市时间”指标上可以窥见一斑。从企业平均上市时间排名看,前四名中上海市占据3位,分别是杨浦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企业平均上市时间为4.1年、6.1年和6.3年。可以看出,上海市作为我国主要的股票证券交易所在地,企业上市渠道相对畅通,地区对企业扶持力度较大,企业上市周期较短。在这一点上,浦东新区遥遥领先于孵化企业能力更强的南山区和海淀区。
近年来。浦东新区科委对《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孵化器资助资金操作细则》进行持续优化,更加突出对孵化器功能拓展和能力提升方面的扶持,鼓励孵化器向在孵企业提供早期天使投资和债权融资服务,帮助更多创业企业创新发展。对开展小额股权融资业务和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的孵化器给予资金资助,引导和推动各类风投机构、知名天使投资人在园区兴办孵化器,形成了对孵化器、在孵企业、毕业企业和苗圃项目的综合支持体系。
目前,浦东新区正在着力整合现有国资创投、融资担保、科技孵化器、小额贷款、融资租金等科技金融资源和机构,组建一个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资科技金融集团。在科技金融集团统一框架下,推动投资、贷款、担保、保险、保证、孵化、贴息等业务和服务板块联动,打造一体化、融合式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在2016年浦江论坛之“创·未来”亚洲创新创业合作论坛上,上海浦东软件园孵化器获得由亚洲企业孵化协会(AABI)颁发的“2016年度最佳孵化器奖”,成为今年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最佳孵化器”。
自贸区和科创的联动,是浦东新区孵化能力的另一特色。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作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浦东新区给自己设置的明确定位是:要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借助自贸区“境内关外”的优势,浦东试点的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一基地将与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全球科技创新先进地区加强技术交流,支持海外人才设立离岸研发、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创业企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创业团队利用海外创新创业资源。
近年来,上海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出台了一系列优化人才引进的新政,包括降低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扩大人才签证申请范围、支持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上海创新创业等。科创中心和自贸区所在的浦东新区,还在上海的“人才20条”基础上加推“人才14条”政策,其中提出探索建立高级特聘公务员制度,聘请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深度参与政府项目和课题,以及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化的”众创空间等。
上海市商务委、徐汇区政府分别与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中国签署合作协议,首度尝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引入国际人才。
深圳南山、北京海淀、上海浦东在产业基础、政策倾斜、城市文化和区域环境等要素禀赋各有特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每个人都希望谱写属于自己的“BAT神话”,您愿意选择在哪里发展?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