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由中国邮储银行在石家庄所举办的“智汇大数据,创领新金融”专项会议,中国邮储总行副行长曲家文携同36个分行行长和业务骨干参加会议,保全网联合创始人王毛路博士受邀参加交流,并分享了保全网在大数据和区块链结合上的最新进展。
王毛路说:“现阶段,很多公司对于数据的整理管理存在问题,据Teradata天睿公司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公司仅存储了15%与其业务相关的数据,其他85%的数据驻留在其他公司或网站上,由此王毛路得出结论,从数据商品化程度愈发火热,政府对于数据管理也逐步进行开放和社会对数据的认知在不断提升的趋势来看,国内的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在未来将会呈爆发式增长。”
当前我国大数据交易还存在很多问题,各个部门及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共识和统一做法。从监管、规则、市场三个交易要素来看,当前推动大数据发展面临着数据交易和应用监管无法可依、数据权属界定不够明确、数据资产价值难以评估以及交易技术链条和交易模式不够完善等问题。鉴于以上的问题,国家大数据中心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制度对数据交易环节的监管做出保障。
对于银行而言,客户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客户的信息可以帮助银行方便评估信用,而银行对数据的分类一般分为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而数据在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共识。总体来说,银行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客户画像,风险管控,运营优化,精准营销。
由于大数据尚处于萌芽阶段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银行业在早期的探索与应用中,通过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在国家倡导下,“Fintech”概念受到热捧。“Fintech”即金融科技来自于国外,与国内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但“互联网金融”仅是金融业务科技化特定阶段的特定产物。金融科技更偏向于科技,而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在一些金融科技企业看来,“金融科技”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而近期,风控及金融创新已成为大数据在银行应用的热门。通过对于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够为银行在金融贷款服务以及反欺诈、反洗钱等方面提供有效证据来源,从而构建了自身风险管控大数据平台,为行内业务提供完整的大数据支撑。
最后,王毛路分享了一些大数据应用的实际案例对于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做出畅想,并提出,对于数字资产化的安全问题,需要区块链技术进行保障确保数据交易流通中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而保全网就正在利用区块链还原大数据流转中的真实性,从而将数据真正实现数字资产化。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