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会是怎样的?
上周五,英国电信集团(BT Group plc)的CEO Gavin Patterson在出席汇丰年度创新峰会时说:“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无所不在,感应器随处可见,加上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这些交织在一起,未来看起来会大不相同。坦白说,今天人们做的工作之中,很可能有80%未来都不会存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工作岗位未来将有一部分被人工智能的替代,而根据2013年牛津大学一位研究者发布的论文显示,未来有700多种职业都有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
由于机器具有高安全及高运转、高计算能力,其实在现代服务业中,已经有小部分商家开始涉足以机器取代部分人工的操作。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完善,未来服务业的架构应是以“人+机器”的方式并轨运行。
亚马逊就看到了这一点,早在2012年就以7.75亿美金收购了Kiva系统。亚马逊仓库采用Kiva系统作业的效率要比传统物流作业的效率提升了2-4倍,这个橘黄色的小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准确率达到99.99%。2年后,亚马逊的仓储Kiva机器人达到了1.5万台。
在尝到仓储机器人提升效率的甜头之后,2013年,亚马逊在美国推出Prime Air无人快递,凡是购买货品重量在5磅以下,顾客可以选择使用30分钟到货的无人机快递。之后,亚马逊又公开表示,未来将采用第8代无人机为旗下生鲜产品进行配送服务。
那么,机器的介入到底能节省多少成本呢?
天猫超市天津仓在2015年双十一期间采用了与Kiva类似的Geek+机器人,每名分拣工人搭配8-10台Geek+仓储机器人作业。现阶段天津阿里菜鸟仓库的运行方案为:在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仓库内配备有50台仓储机器人,可减少约40个人力。
可见“人+机器”的方式确实提高了产业的效率,再加之由于高效率低风险的机器可保持24小时工作,解放现有人工。当然,有不少观点认为亚马逊和天猫超市都是电商界的巨头,才可以有能力采用“人+机器”的作业方式,事实上,在他们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也有不少新兴电商同样看到了服务业的未来。
“饿了么”是近几年正红火的餐饮平台,曾经历过公司发展到三百多人时,仍通过邮件这样的传统方式进行工作任务的传达和报备。低迷的效率和员工的抱怨让“饿了么”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随即搭建起了大数据平台,并开始挖掘相关数据,包括用户偏好、区域性市场投放及产出等。系统搭建后,饿了么还开始帮助商家对订单进行全面管理。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认为,科技正在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饿了么”的未来将通过技术进行后台追踪与数据量化,进行平台管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饿了么”还希望借助技术搭建智能化物流平台,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效率。
无独有偶,移动互联房地产交易平台房多多的联合创始人曾熙,曾在在博鳌论坛上发表言论:未来机器一定会极大取代人工。
作为大额交易的服务平台,房多多针对二手房市场推出了“直买直卖”服务,买家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联系业主,这样交易就没有中介费,房多多收取2999元起的服务费,根据用户需求配置交易保障费,总收费不到传统中介费的一半。推出“直买直卖”服务之后,房多多工作人员每月可以做1~2单,而传统经纪人每个月只能完成0.2单,这就是机器之于效率的提升。
此外,房多多还通过平台产品数据运算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这种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分析用户行为动向的方式,让房多多的买家服务人员效率提升了50%。谈及未来,曾熙表示,房多多将会是“平台+数据”的未来,生产方式将全部基于数据系统。
想要基于数据系统的还有二手车电商平台瓜子二手车,在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中杀出重围的瓜子二手车,很快发现在这片二手车金融的蓝海里,瓜子二手车作为一个场景的提供方、数据提供方可以帮助用户提高他们的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作为一个C2C平台,瓜子也十分清楚数据之于自己的重要性,经过探索期的瓜子,积累了不少用户与车源,它使用大数据运算用最短的时间提供给买家他所希望找到的二手车,以此推动交易。而未来数据运算的优化,将使交易更直接简短,并节省人力。
未来服务业的变革正在朝着“人+机器”的架构行进,机器人或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会取代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岗位,但就像前文中出现的阿里分拣工一人对接8-10台机器,未来在机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将有越来越多更有效率的新岗位出现。机器和技术将改变现代社会的工作分配方式,而新岗位的出现也将再度推进未来服务业的再创新。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