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连接高墙内外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4日讯 因为高墙的阻隔,监所是公安工作中最容易被社会误解的警种,而监所里的财务管理又是最为敏感的。那么如何破解信息公开的难题,让群众了解监所,让监所执法更透明?
“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在高墙内外架起了一座桥梁。”安溪县看守所所长陈培炎告诉记者,去年11月,监所管理规范的公众平台——福建监管服务平台上线,并在安溪县看守所第四监区进行测试,在每个监室安装了智能终端。
“让在押人员家属通过手机一对一寄钱,并让家属了解消费信息等,变被动为主动,打消公众疑虑,让群众了解监所,让监所得到监督。”陈培炎说,通过在监室内设置相关设备,规范在押人员生活行为,规范民警管理方式,使管理流程化、生活标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执法规范化。
社会群众:
手机一点 可现监室内生活
“亲爱的爸爸,女儿与你天各一方,你在安溪,而我远嫁澳门,每天对你的思念只能够通过这个‘监管服务’来实现……”这是安溪县看守所在押人员吴某远在澳门的女儿,不久前寄来的信。
“信里提到的‘监管服务’程序, 其实就是福建监管服务平台针对社会公众使用而开发的手机APP端、微信端。”安溪县看守所技术民警陈华强拿出手机,轻轻扫下二维码点开福建监管服务平台介绍说,通过手机端,在押人员家属及群众,在手机经过验证后,绑定在押人员身份信息。通过“在线寄钱”功能,借助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等在线支付手段向在押人员实时寄送救济金,通过余额查询,了解在押人员账户余额。
“当在押人员的钱不够时,系统会自动推送信息给家属,提示寄钱;消费明细功能,可以让家属了解在押人员每一笔的消费明细,并对比市场上相关商品价格,了解监所代购品是否符合规范,价格是否合理。”陈培炎说,群众通过这个平台还能够了解往看守所里寄东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能知晓会见时间及手续如何办理,如果不能到本地进行会见的,还可通过微信视频直接进行远程会见。
在押人员:
指尖轻触 谁也不能欺负我
“这上面的每个商品都明码标价,价格跟超市差不多,自助选择,花多少钱,花在哪里,剩下多少钱,我都可以查得到。”6月21日下午,记者在安溪县看守所监区采访时,在押人员李某演示着安装在监室里的智能终端说道,他通过“余额查询”栏目可以了解目前账户的余额。“消费购物”功能是他最常使用的功能,通过这个功能,他可以预定想要购买的日用品、方便小食品等,消费简单、价格清楚。通过“记录查询”在押人员可以查询到自己过往的任何一笔明细,做到明明白白。“我还能知道谁给我寄钱了。还有摄像头的监控,我要买什么、不买什么,谁都强迫不了我。”李某说。
趋向透明化的管理,这就不能不提到“福建监管服务”平台的另一个作用了。陈培炎介绍说,该所在每个监室安装一台带有人脸识别自动拍照、指纹、ID射频功能、触摸功能的智能终端。在押人员在监室里,通过指纹验证身份,自动进入自己的账户,每次指纹验证时,智能终端机会自动抓拍当前图像,方便倒查在消费时是否受到逼迫;通过“寄物功能”,选择要寄送的物品,系统会自动发送给家属相应物品的寄送要求。通过“资金退回”功能,当在押人员要出所时,可以以原路退回的方式,将剩余钱款退还给家属。
监管民警:
财务规范 职业风险降低了
“在押人员的每一笔消费,每一笔寄存款,我都能够通过电脑后台查到,我们管教民警可以直接干预他们的消费行为。如果发现他们有异常消费,我就能够察觉到。像在我的监室里,我如果发现有谁连续多日突然买了特别多的商品,和往日不一样,我就会去倒查原因,这样子就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人受欺负。”安溪看守所管教民警肖清礼说。
“如果监室发生了违规行为,我们也能够通过平台设置,限制违规在押人员的消费,这种新式的处罚手段,即体现执法文明,又能够规范管理,使监管工作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陈泽生副所长向记者介绍说,该所通过设置,当超过上限时,谁都无法寄入钱款,同时又规范消费行为,促使在押人员使消费行为趋于合理,防止个别在押人员超量消费,有效防止“伙吃伙喝”“盲目攀比”“拉帮结派”现象,使管理更加规范。
新的财务平台,每一笔账都经过电脑自动记录、自动扣款、自动核对,财务民警不需要接触现金,所有资金交由审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监管,大大降低了资金挪用、管理不透明的风险。而且对比以往手工扣款的方式,不易出错,节省了很多算账时间,真正实现“零漏记、零错记”,财目清楚,管理透明,大大降低了财务违规风险。
(本报记者 叶永坚 叶华南)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