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缘何遭遇巨亏,如何走出转型阵痛

2022-04-22 10:15:18     来源:     编辑:bj001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分别为16.46亿元、23.45亿元、3.09亿元,合计约43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还盈利9452.9万元的海底捞,仅后半年时间就几乎亏光了上市三年的利润,市值蒸发一大半,将海底捞和火锅业再次推上舆论风口。

 

 

海底捞缘何巨亏?

 

海底捞在2021财报自称:1)全年关店达300余家,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36.54亿元;2)受疫情以及前期加速开店策略影响,全年翻台率仅为3.0次,同比下滑14.29%,导致全年人工费用率、折旧摊销率等被动提升2.4%和0.5%;3)全年优化菜单导致毛利率小幅下滑0.8%。
 
较长时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海底捞,就是高质量服务的代表。更在上市前,靠着百亿营收,被称为餐饮界的“航母”。如今这艘“航母”为何突然沉下去吗?
 
除了海底捞自己透露的原因,我们须透过现象看深层次的原因。2020年是疫情暴发的首年,但海底捞净利润仍然维持在正数,而且还大举扩张,然而已经为2021年的亏损埋下伏笔,只不过一年之后才从财务数据上暴露出来。
 
事实上,海底捞自2019年起便开始实行扩张战略,疫情后更是决定“抄底”开店,逆势加码扩张,于是2020年就新开了544家门店。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600多家。
 
但是,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力度远超海底捞的预判。而且,“抄底”看似是投资机会,实则相当考验企业的全面综合管理能力。比如,海底捞2020年新开的门店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经营不及预期甚至亏损。
 
对于关店原因,海底捞亦坦言,计划关停的门店经营未达预期是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导致。具体包括部分门店选址错误、组织结构改变让管理人员过于疲惫,优秀经理数量不足,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除了公告上的影响因素,海底捞业绩下降或还有一个重要外因:同行竞争加剧。比如呷哺呷哺等品牌开始探索“火锅+奶茶”等新模式,结果大受市场青睐,加上巴奴、盒马等新秀正快速崛起并争相入局,火锅行业的格局加速内卷。
 
另外,海底捞对副业的探索显然还未找到突破口。自2020年以来,海底捞相继推出乔乔的粉、佰麸私房面、捞派有面儿、大牟田、十八汆、饭饭林、秦小贤、苗师兄鲜炒鸡等8个快餐副牌,品类涵盖面食、米粉、小吃、日料等,然而业绩却很不理想,据2021年年度财报显示,海底捞“其他餐厅经营”的收入有所增长,但从整体营收贡献占比来看,仅从0.1%上涨至0.5%,对收入的贡献非常有限。
  
“盲信”,导致数字化在选址中未发挥作用
 
拆解海底捞的财报,从某种意义上说,既低估了疫情的持续影响,也高估了自身的管理能力。而从更广阔的中观视野来看,还错估了市场新晋玩家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由此导致的产业格局变迁。
 
 海底捞CEO张勇曾在一次交流会上表示,“2020年6月时,我判断疫情在9份就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 ,我们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来不及了。”
 
“盲信”除了对疫情复杂的判断错误外,还在于2020年新开的门店不少选址出现错误,许多城市门店选址出现“拍脑袋决策”的情形,而把长期坚持数字化分析、数据化决策的科学选址机制淡忘了。
 
可以说,“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跟踪式监督、数据化考核”曾是海底捞的四大运营机制,然而在非理的扩张中逐渐忘却了。
 
连锁品牌选址的失误,里面有很多或主观或客观的因素。从主观方面来讲,存在选址人员的经验不足、企业的盲目自信等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则存在数据的不足,很多数据难以获取方面的问题。之前有不少的互联网网红品牌,开了几家店后觉得实力OK,为吸引投资,就盲目开店,导致失败。
 
传统的选址难题,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数据的获取困难。或许由于人力的原因,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获取门店评估需要的数据,比如个人身份特征(年龄、别)、消费惯和客群流动等,不一而足,这方面恰好就是大数据的强项。2、 选址模型的缺失。有些连锁企业,可能开了不少的店,也总结了不少的开店经验,但是由于缺少系统总结,不清楚哪些数据是重要的必须去获取的,不清楚哪些数据是可以参考的需要去拿的,从而导致选址模型的缺失。3、 基于地图的选址台的缺失。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果可以把数据比喻成建造大楼的砖头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选址模型比喻成设计图纸的话,那选址台则可以比喻成地基了。有了地基,企业就可以按照设计图纸,完成自己想要的建筑。
 
智慧餐厅:高投入并未高产出的煎熬时刻
 
几年,海底捞积极推行数字化,以优化用人结构,提高人效,降低经营成本。据悉,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先后新建和改造超过80家采用新技术,创建智慧餐厅,采用机械臂自动上菜、配锅机、中央厨房直配成品菜等新技术新设备。据称,海底捞的智慧餐厅,全部由系统自动补菜、出菜,后厨一个人也不需要,相比于正常海底捞同等面积的餐厅,节省了十二三个后厨人力。目前,自动配锅机已在超过70家门店应用,传菜机器人在超过1000家门店部署,丰富了顾客的就餐体验。

 

据悉,海底捞顾客可在餐桌前点菜,后厨同步配菜、出菜和上菜等流程全部实现“无人化”,最快时机械臂配菜、传送带传菜和机器人送菜到顾客餐桌前等全套流程只需2分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改造,这就是海底捞推出的智慧餐厅门店的缩影之一。

 

然而,新建和改造一个智慧餐厅至少要两三千万,摊销成本费用需要3-5年,也就是说投入后3-5年才能收回成本开始的。即使节省人力亦不足抵销当前在传菜机器人、机械臂自动上菜、配锅机、中央厨房直配成品菜等新技术设备上的大量投入,只有时间越长、智慧餐厅投入越多,才能最终产生规模效益。因此一两年是海底捞高投入却不是高回报的“煎熬”时候。
   
数字化投入与产出的衡量
 
海底捞集团层面正式宣布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前,已经通过信息化升级布局尝到了些甜头。
 
2012年底, 海底捞在全集团推广应用SAP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落地。这一举统一了海底捞数据规范,实现了门店和物流全业务的集成。2013年,海底捞应用ERP系统规范库存管理。在盘点过程中,系统可实现对盘点数据的录入、备份、打印、输出,自动生成盘盈、盘亏单据,并快速生成盘点汇总数据,以便管理人员实时核对,保证企业账实相符。
 
在系统的规范下,海底捞月末盘点误差由之前上万元降低到几十元,同时,高效盘点极大降低了对门店经营的影响。从此,“新技术改变成本结构”就成了海底捞数字化发展的长期目标之一,但餐饮行业上下游链条长、涉及品类多,新技术的引入和推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海底捞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海底捞App,也在2018年11月正式上线。在这款App上,排号、预订、点餐等基础功能一应俱全,App还开发消费者社区、智能语音交互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游戏、社交、娱乐等增值服务。
 
海底捞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投入也是实打实的。在2018年海底捞上市所募集的款项用途去向上,其计划开发及使用新技术将投入13.30亿港元,占募资总金额的20%,仅次于投入在门店扩张计划上的募资去向。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投入和应用也正在作用海底捞管理层的决策惯和决策方式。现在,海底捞管理层除了观测常规运营数据,保障日常业务有序开展,同时也已将数据信息作为其决策的重要参考。当然,数字化投入不是一个绝对成本或者预算的概念,看投入产出比也应该在更长时间内去看待整体的投入和产出,不能急于一时、急功利。
   
转型阵痛,啄木鸟计划启动
 
疫情较长时间内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叠加公司经营数据连续相对不佳,海底捞开始主动求变。
 
海底捞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当年11月,公司启动“啄木鸟计划”。整体而言,“啄木鸟计划”的主旨是减慢扩张步伐,变攻为守,由快速扩张火锅餐厅规模转向精细化运营现有存量火锅餐厅,从向规模要增长转为向运营要业绩向数字化要效益。
 
具体措施上,海底捞拟关停若干火锅餐厅,持续推进和打磨门店数字化管理体系,重建及加强职能部门,强调企业文化、完善员工培训、建立人才梯队。数据显示,自2021年11月“啄木鸟计划”启动至12月底,海底捞已关闭260家火锅餐厅、暂时停业休整32家火锅餐厅。
 
眼下,“啄木鸟计划”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包括翻台率在内的多项核心指标已止跌企稳。谈到未来战略,“在翻台率回升至4之前,我们将不再进行大规模扩店。”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表示,“除了向现代化管理机制转变,海底捞目前还亟需改善门店结构、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保持主品牌的增长。2022年,我们将会把投入的重心放在数字化方面,通过科技为我们的门店持续赋能。目前通过数字化协作,门店用人效率已实现了以日为单位的统计测算”。
 
与此同时,通过优化组织结构,鼓励创新也成为2022年海底捞发展的重点。在此次“啄木鸟计划”实行过程中,内部产品委员会围绕“采研销”体系实现全部打通,保证创新效率的同时,压缩部门间沟通成本。在产品推新方面也由原来的单品单店零散上新,变为在全国和区域双体系下展开。
 
未来海底捞发展方向要往哪走,是否要扩展新的业态,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而为了降低对创新试错的成本,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和基于数据的运营、创新迭代应是一个最好的应对策略。祝愿海底捞转型阵痛之后迎来新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走出转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海底捞缘何遭遇巨亏,如何走出转型阵痛 2022-04-22
v 逸仙电商困于营销,深陷“内卷”焦虑 2022-04-22
v 阵痛的OPPO:门店失灵,难入高端 2022-04-22
v 多元化一地鸡毛,高端化名不副实,波司登进入至暗时刻? 2022-04-22
v 新希望地产获兴业银行80亿并购融资专项额度 2022-04-22
v 万邦医药IPO期间被告上法院,一突击入股股东弄虚作假被查 2022-04-22
v 分享通信销卡、停机争议频发,虚商这把火还能烧多久 2022-04-20
v 知乎视频迷途:降权、团队解散、一号位离职 2022-04-20
v IEXS盈十证券|最优惠转户经纪商,坐拥高转户奖励 2022-04-20
v 中交地产扣非净利润巨亏!三道红线全踩,巨额担保致负债承压 2022-04-20
v 剑南春少东家继位,老牌川酒能否重回第二春? 2022-04-20
v Soul的陌生人社交差了一味药 2022-04-20
v 炒到天价后,片仔癀卖了80亿 2022-04-19
v 润华物业IPO再递表,与“华润”撞车至今仍无“润华”商标 2022-04-19
v 王思聪一句话,以岭药业又跌停,“百亿院士”冤不冤? 2022-04-19
v 连续三年净利下滑,“A股炼奶第一股”“第二曲线”短期或难见起色 2022-04-19
v 龙江银行被开千万罚单!18名高管被罚 2022-04-19
v 连花清瘟能预防新冠?王思聪喊话证监会:以岭药业连续跌停 2022-04-19
v 云从科技:2025实现转亏为盈? 2022-04-15
v 世联行踩雷巨亏,大横琴多点输血 2022-04-15
v 众智科技一致行动人认定存疑 募资总额远超总资产 2022-04-15
v 官网默认英文版,公允价值激增存疑,泰格医药身存多项谜团待解 2022-04-15
v 老药力竭、新药待成,步长制药进入青黄不接时刻? 2022-04-15
v 加加食品实控人成“老赖”,加加食品成也杨振,败也杨振? 2022-04-15
v 被郑州楼市拖累的郑州银行,去年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飙升 2022-04-15
v 蔚来停产,李斌难捱 2022-04-14
v 晋商银行:营收增速创四年来新高,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暴增30倍有余 2022-04-14
v 安心财险经历“1元保”风波后现状如何?2021年全年净利润亏近2亿 2022-04-14
v 雍禾医疗亟需自医? 2022-04-14
v 造车、货运、出海,谁是滴滴的第二条生命线? 2022-04-14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