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食品实控人成“老赖”,加加食品成也杨振,败也杨振?

2022-04-15 09:41:22     来源:     编辑:bj001    

4月8日,加加食品(SZ:002650)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振、肖赛平(杨振之配偶)、杨子江(杨振之子)、以及公司监事会主席蒋小红因合同纠纷,被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有意思的是,加加食品的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在此之前没有收到相关人员任何形式的通知。

董事会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才获知的,上述四人所涉案件为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宁夏可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宁夏沃野肥业有限公司等合同纠纷,执行标的金额为 8298656 元。

从这个角度看,这似乎是一起公司实控人实力“坑”公司的典型案例。

所以即使如此,加加食品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以及监事会主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为宁夏可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而产生连带清偿责任,并非个人直接债务。上述人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能对公司形象有负面影响,但暂时未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

虽然常说个人行为不影响公司经营,但杨振、杨子江、肖赛平分别为公司第二、三、四大股东,而加加食品的第一大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仍是由上述三人控股,可以说杨振一家三口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加加食品的未来。

成也杨振,败也杨振?

事实上,抛开杨振一家拥有着加加食品较高的股权份额不谈,作为创始人的杨振对加加食品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1996年,杨振一手创办的加加酱油厂在湖南宁乡正式成立。而彼时的加加酱油靠着高端化的市场定位、独特的产品设计以及各种大手笔的广告推广,迅速地打开了全国市场,并由此奠定了杨振“酱油大王”市场地位。

2012年1月,杨振携加加食品登上A股市场,成为中国酱油第一股。而在上市当年加加食品的营收为16.57亿元,净利润为1.76亿元,这个成绩在当时的国内调味品企业中可谓是独占鳌头。

杨振选择把儿子杨子江相继扶到了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助理的席位上,妻子肖赛平担任董事,正式开启了加加食品的杨振家族管理时代。

本以为上市之后,加加食品会迎来更大的辉煌,但事与愿违。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2018年,加加的营收分别为16.57亿元、16.78亿元、16.85亿元、17.55亿元、18.87亿元、18.91亿元和17.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1.30%、0.40%、4.17%、7.50%、0.24%、-5.44%。

虽然在2019年,加加食品业绩出现回暖。全年实现营收20.40亿元,同比增长14.05%。但好景不长,2020年加加食品实现营收20.73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63%;而到了2021年,其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加加食品遭遇了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的增长困境。

对于加加食品近年来的颓势,2020年12月23日,在一次机构调研活动中杨振曾坦言道“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加加食品现在的增长滞缓确实与杨振的诸多“骚操作”有关。

如此前加加食品被戴帽为“ST加加”,就与杨振及其实际控制的卓越投资有关。2019年11月,突然有消息称加加食品控股股东和优选资本签署合约设立深圳景鑫投资中心,承诺为优选资本在此项目中产生的费用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而与今天杨振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事件颇为相似的是,加加食品表示并不知情,公司没有相关文件和用章记录。

随后,加加食品让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去核查,而核查的结果是加加食品的控股股东卓越投资瞒着加加食品私下与优选资本签署了相关协议。据天眼查APP显示,杨振一家三口正是湖南卓越投资的实控人。

面对这一尴尬情况,加加食品随后发公告称,在公司自查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的情形,存在的违规对外担保本金余额合计4.66亿元,占加加食品2019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

但由于担保额度远超规定,且加加食品并未能在一个月内解决上述违规担保事宜,根据相关规定,加加食品股票于2020年6月15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且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直到去年7月,加加食品才被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加加”变更为“加加食品”。但据2022年1月5日加加食品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当日,加加食品的股东杨振等人累计被冻结的股份超2.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

但杨振的“昏招”还不止于此,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杨振曾使用加加食品的公章,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大额担保。同年,杨振指使加加食品财务人员收集公司U盾、复核U盾、密码等交予湖南卓越财务总监,借此向其两家关联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

而在2018年前后,杨振为了偿还自身及关联方债务,又相继指示加加食品财务人员将加加食品2400万元转给其指定的自然人刘某渝、将3000万元转给湖南卓越控制的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违规为控股股东关联方合计开具7.19亿元商业承兑汇票;以加加食品的名义为湖南卓越对外借款提供合计金额2.95亿元的担保等等。

除了杨振的这些个人投资,在其主导下的加加食品在2015年花费了5000万元获得的云厨电商51%的股权,但在连续两年亏损后被以0元价格转让;2017年和2018年,加加食品计划收购辣妹子食品和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100%股权,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可以说,在热衷于投资的杨振面前,加加食品几乎沦为了杨振的“提款机”和“练兵场”,而这或许就为今天加加食品的颓势提前埋下了隐雷......

掉队的加加食品,不能只“打酱油”

相比海天味业超3000亿元的总市值,现在加加食品的市值尚不足对手的2%,甚至就连2016年才上市的“千禾味业”,其总市值都是加加食品的近三倍。那么作为酱油老前辈的加加食品又该如何追赶上调味品市场的后起新秀们呢?

在向善财经看来,加加食品想要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调味品行业再度崛起,其绕不开两个关键:一是公司家族式管理的组织架构变革;二是渠道网络的规模化扩张。

一是管理层面,前边已经提到了身居高位的杨振一家三口对加加食品在管理层面产生的诸多影响,但除此之外,杨振的堂兄杨旭东也曾担任过加加食品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而现任的加加食品董事长周建文,其另一个身份是杨振的外甥女婿。

从加加食品管理层的变动不难看出,在重要职务任命方面,加加食品存在着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典型问题。而这或许就导致在杨振偏离主业发展时,加加食品却没有出现敢于“放开手脚”的人去带领公司回归正途,向前发展。

所以,加加食品想要再度崛起,离不开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司组织架构大变革。

事实上,在前段时间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中,加加食品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公司组织架构变革”。但杨振家族是否真的愿意忍痛放权?又能够放权多少?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二是业务层面,以加加食品的支柱业务酱油为例,酱油作为初级调味品,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即使存在口味创新,但在同质化严重的消费市场,其价格上限依然很低。除非加加食品能开发出如味精等全新品类的调味品,否则在现有调味品品类中的细微创新很难能为企业带来足够明显的增长优势。

这就意味着加加食品为迎合健康消费观念而推出的,高毛利单品盐酱油的未来可能并不乐观。并且现在的酱油市场上,海天推出了淡盐头道酱油、厨邦的淡盐酱油和李锦记的薄盐生抽,减盐酱油市场再一次陷入同质化困境,而加加食品的产品优势似乎也并不明显。

所以,在未出现调味品类颠覆性创新的情况下,酱油的创新并不能铸就加加食品的行业壁垒,而真正的壁垒应当是渠道。

事实上,海天味业为何能够崛起,关键就在于其B端、C端庞大且稳定的渠道网络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海天味业在全国拥有超7000家经销商,50多万个终端网点,旗下的调味品覆盖了全国100%的地级市场、90%的县级市场。

而相比之下,2020年加加食品经销商的数量仅为1394家。

仅从数据对比上,就不难发现加加食品在渠道网络的市场覆盖方面极为欠缺,而这或许又与其一直追求的高毛利大单品和高端化路线有关。

前边提到过,加加食品的崛起离不开其高端化市场定位和广告营销,但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似乎只是表因,真正让加加食品爆发的原因是在其大手笔广告宣传之后,如潮水般涌来的全国各地的加盟经销商们,也就是所谓的渠道网络覆盖优势。

其实,对酱油这类高频低价、消费决策链路短的及时消费品来说,C端消费者并没有很明确的忠诚度和品牌概念,更多是听到过该品牌的宣传,且刚好该品牌在附近商超市场有着极高的市场覆盖率,长此以往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大牌子”的品牌形象,进而为多次复购埋下了消费的种子。

换句话说,酱油等调味品的品牌高端化可能并非完全取决于产品的高端,根本上还是由其庞大的渠道网络和终端销售点所决定的。所谓的品牌优势本质上是规模化的渠道网络在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具象表现。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现在电商和社区团购所代表的线上渠道,虽然并非酱油等调味品的市场销售重心,但同样蕴藏着不小的市场增长空间,而且相比重资产的线下渠道,线上或许会成为加加食品的第一个破局点。

但加加食品未来究竟会作何选择,这一切还需交由时间来见证。

内容来源: 向善财经

 

关键词: 加加食品 实控人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加加食品实控人成“老赖”,加加食品成也杨振,败也杨振? 2022-04-15
v 被郑州楼市拖累的郑州银行,去年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飙升 2022-04-15
v 蔚来停产,李斌难捱 2022-04-14
v 晋商银行:营收增速创四年来新高,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暴增30倍有余 2022-04-14
v 安心财险经历“1元保”风波后现状如何?2021年全年净利润亏近2亿 2022-04-14
v 雍禾医疗亟需自医? 2022-04-14
v 造车、货运、出海,谁是滴滴的第二条生命线? 2022-04-14
v 2021年营收竟不到200亿,被指卯吃寅粮,汾酒遇到了什么“梗”? 2022-04-14
v 罗振宇创业板之路遇阻,知识付费该谁买单? 2022-04-14
v 零跑流血上市未卜,超越特斯拉之梦难圆 2022-04-14
v 陌陌没落了 2022-04-12
v 微盟2021年报出炉:去年亏损近6亿、近一年股价跌幅超7成 2022-04-12
v 9个月亏损近5亿元 业绩不稳的薇美姿上市路不太好走 2022-04-12
v 复星国际难言“快乐” 2022-04-12
v 老药力竭、新药待成,步长制药进入青黄不接时刻? 2022-04-12
v 加盟商大量解约,“赌徒”酒仙网还能挺多久? 2022-04-12
v 知乎在港招股背后:阿里、京东血亏 启明创投、今日资本等选择减持 2022-04-12
v 青岛银行转型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2-04-12
v 小鹏汽车​何小鹏之忧:为何越卖越亏? 2022-04-11
v 谁的阳光保险? 2022-04-11
v 曹操出行“打游击”,频繁上演“捉放曹” 2022-04-11
v 新力财报“难产”,董事长想当“逃兵”? 2022-04-11
v 段先念告别华侨城,他的“曲江模式”走通了吗? 2022-04-11
v 从300亿到90亿,知乎流血赴港IPO 2022-04-11
v 乌江榨菜四面楚歌,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2022-04-11
v 云从科技“流血”上市,“AI”光环背后的忧与困 2022-04-11
v 中国平安的自我救赎 2022-04-11
v 负债重压 雅居乐恐难再“乐” 2022-04-11
v 獐子岛后继有人,未名医药人参要冬眠 2022-04-11
v 第三次被中止IPO审核的土巴兔:毛利率高,净利润率低 2022-04-07
分享到:
更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视听节目制作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出版机构 闽ICP备160236913号-1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