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间,三全食品2021年年度报告出炉;次日,2022年一季报公布,且三全食品的股价一字涨停,报收18.47元/股。4月20日,三全食品再次涨停,报20.32元,总市值178.65亿元,实现二连板。
消息面上,2021年年报显示,三全食品实现营收69.43亿元,同比增长0.25%;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减少16.55%;扣非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减少3.44%。此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3亿元,同比回落24.05%。2022年一季度净利回升,三全食品实现营收23.43亿元,同比增长0.49%;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48.36%。
面对业绩波动,三全食品坦言:“公司存在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动而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以及新品推广的风险。”对此,其表示将通过加强材料库存管理,适时调整原材料库存量,锁定采购订单,战略性储备等措施对冲成本波动影响。
01
提价应对成本压力
近年来,在食品领域,成本增长成为大多企业的压力所在。
以三全食品来看,2016年至2020年,三全食品归母净利润呈增长趋势,在2021年第三季度,三全食品归母净利润下滑打破了其保持了5年的增长趋势。三全食品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为50.8亿元,同比下滑2.39%,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下滑3.242%。分析其原因,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三全食品的主营业务成本上升15.47%至26.62亿元。其中,占营业成本高达79.21%的原材料同比增加6.71%,达19.86亿元;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别为2.6亿元和2.55亿元,同比增加15.79%和18.86%。
面对压力,去年年底,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鉴于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速冻产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
或是基于产品价格调整,2021年第四季度,三全食品实现营收18.64亿元,同比增长8.24%;扣非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9.02%,环比增长逾300%。
02
预制菜风口下风险犹存
除了价格因素,预制菜的大火或是其盈利转好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预制菜赛道频频受到资本青睐,去年4月,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敲锣上市。此外,懒熊火锅、锅圈食汇、鲜物志等预制菜品牌相继获融资,最高单轮融资净额突破3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在预制菜领域押宝潜力公司之外,A股上市公司同样积极“开疆拓土”,其中,三全食品、国联水产、新希望、金龙鱼、安井食品、龙大美食、海欣食品、味知香、天邦股份等身影显现。
从行业规模来看,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测,预制菜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率,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或将达5165亿元。从消费市场来看,疫情影响下,预制菜正在成为以年轻消费群体为主的人群的福音。
基于该市场的不断扩容,三全食品针对不同场景做出创新。近年来相继推出家庭早餐、火锅烧烤等新品类。
但从三全食品的财报中亦可以看出其中隐忧。2021年财报显示,三全食品主要采用外部采购模式。采购物资主要包括生产直接使用原物料(肉类、油类、糖类、米面类、粉类、炒货类、干货类、鲜蔬菜类等)和非生产直接使用原物料(广告类、促销类、物流类、五金类、设备配件类、劳保办公用品等),这使得三全食品难免陷于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变动而导致的经营业绩波动的风险。另外,主营速冻食品的三全食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增大了食品安全危机发生的概率。
关于预制菜,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亦分析道,当下预制菜一方面是没有国标;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
由此来看,三全食品想要在业绩上实现实质上的突破,仍任重道远。
内容来源:中食财经
|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联网备案
海峡风网 版权 所有©1997-201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